跳過導航

理工長者書院主辦 “你我的澳門故事•談天說地” 座談會

座談會出席者眾

了讓長者學員回顧澳門社會的發展歷程,分享生活經歷與點滴,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於日前舉辦了「你我的澳門故事·談天說地」座談會,邀請學員鄧祖基、萬群及校友凌雁主講,前兩者分別是資深退休新聞工作者及退休校長,後者為澳門作家協會創會會長。八十多位長者學員參加了座談會,場面熱鬧。

座談會以教育、交通、住屋及民生四方面為主題。主講者談及自1938年起,內地學校開始遷移至香港及澳門辦學,當中包括培正和培道兩所學校。當年辦學條件困難,培正中學就是在何賢先生的幫助下解決教學用地問題,可見小城生活雖苦,但人情味很濃厚。

交通是座談會的第二個主題,澳門的交通最早期是以轎和馬為主的,如鄭家大屋、盧家大屋等均設有停轎處,馬也為上流社會人士使用。其後人力車、木板車、單車、三輪車等相繼出現,富户則以私人人力車代步。1957年開始有巴士、的士等面世,人們的出行就更為方便。主講者也介紹了澳門與內地及香港交通工具的演變過程。

澳門的住屋情況近幾十年來也起了很大的變化,由最初的鄉村式建築發展至上世紀30年代的2至3層高的平房。到了50年代,在香港出現以分期付款逐層售樓的影響下,澳門開始有唐樓,政府也在筷子基及台山等地建民房,及後台山一帶開始出現了茅寮。1954年,青洲火災後,該區開始興建了鐵皮屋,其後再由平民大廈代替。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房屋已逐漸被高樓大廈所代替,曾經是最高建築物的國際酒店及中央酒店更早已不復見。

談到民生,主講者憶述以往食水以井水為主,直至30年代建立了自來水公司,全澳於1947年才封閉所有的水井。同時,主講者也分享了以前澳門供電短缺,大家各出奇謀搶電的趣事;戰爭期間,大街上餓死的人的慘況;康公廟前地看賣武、馬戲團等的熱鬧情景。最後,座談會在回顧消失的行業作結──闡述了火柴、炮竹、造船、漁業,以及由於物質缺乏而存在的上街叫賣行業,如收買、補風爐、磨剪刀等的情況。主講者總結時稱,回顧過去不一定是消極的,以史為鑑,才可以展望未來。

鄧祖基、萬群及凌雁三位主講者於座談會前認真準備,材料豐富,加上以風趣幽默的對話,場面熱鬧感人。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