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下稱個資辦)最新出版的第33期《通訊》,以資料再利用與安全銷毀資料為題,有專文簡介匿名化技術,同時邀請了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專家介紹較安全的資料銷毀方法。
個資辦主任馮文莊在《通訊》的序言中,談到發展智慧城市時的私隱保護考慮。他表示,智慧城市的構建必然涉及大數據的運用,再加上物聯網、雲端技術的普及,使數據再運用帶出的私隱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他指出,隨著電子化的普及,資料搜集及儲存已見於各個行業,綜觀其他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利用這些資料之前必須進行不可復原的匿名化及去識別化處理,並透過立法明確規定須遵守的一套原則及程序,以確保對涉及個人資料及隱私的保護,同時令資料再利用進一步發揮作用,為構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參考經驗。
過去,資料負責實體實現了原有處理或後續處理個人資料的目的後,一般會在保存期限內銷毀資料,以減低資料外洩風險,惟資料復原技術漸趨成熟及普遍,學會保護資料,包括較徹底地刪除儲存媒介中的重要資料甚為重要,為此,今期《通訊》邀得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資訊系統及科技部工程師戴建業,為大眾介紹一些較穩妥的資料銷毀方法。與此同時,在社會對「開放數據」需要漸大的趨勢下,不少地方都開始探討資料再利用的可能性,而匿名化處理可能是目前保存資料利益和緩解風險的良策,為讓大眾初步認識匿名化的相關內容,今期《通訊》亦有專文簡介匿名化技術。其他內容還包括個資辦參與多個國際大型私隱會議;出版文獻及推出手機測試等工作。
市民可於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南灣大馬路804號中華廣場13樓)、政府資訊中心、澳門文化廣場、星光書店、葡文書局、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教區青年牧民中心及中華新青年協會免費索閱最新一期《通訊》;或透過個資辦網頁(www.gpdp.gov.mo)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