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開展關於澳門文化及澳門與中外交流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文化局設立“學術研究獎學金"。經甄選後,五位分別來自國內及本澳學者的研究課題獲發二零一七年度學術研究獎學金。
為使獎學金的申請甄選過程更符合學術規範,以及體現公平、公正原則,根據《學術研究獎學金規章》規定,文化局委託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組織專家,對所有申請項目進行匿名評議,提供學術意見予甄選委員會參考。甄選委員會由文化局副局長陳炳輝、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張曙光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教授及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處長黃文輝組成。經參考專家意見和綜合討論後,甄選委員會在本年度三十六份申請課題中,甄選出五項研究課題獲發放獎學金:
一、“二十世紀澳門民俗與儀式音樂研究”,課題研究者戴定澄,為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理論博士,現為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教授。本課題將以澳門獨特的社會文化和相應歷史為背景,以澳門城市開埠以來的音樂史線索為引導,在對二十世紀澳門各類民俗音樂和儀式音樂進行細緻分類、分層結構的基礎上,以音樂歷史學、民族音樂學和城市音樂學的考證方法,以作曲理論作為考證的依據,以一手的文獻資料為研究的基礎,以一手收集的音樂資料的實證考據為基本,力求有論有述,有理有據地作出探討和歸納,並最終上升到城市音樂歷史和民族音樂學、音樂人類學的文化層面進行總結。
二、“馬禮遜《華英字典》研究”,課題研究者邵朝陽,為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現任職澳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本課題通過對《華英字典》進行全面窮盡式的調查,以所獲語料作為研究基礎,研究内容涉及制度、宗教、人名、法律、稱謂、地理等十個方面,涵蓋了歷史、地理、文化、社會的諸多內容;同時會歸納出各類詞語的收錄编纂特徵和馬禮遜本人的歷史文化觀。
三、“從葡萄牙到澳門:葡語文學所體現的葡萄牙民族性”,課題研究者姚京明,為復旦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職澳門大學葡文系系主任。本研究課題旨在填補“澳門學”中的一項空白,即由中國人給中國讀者撰寫一部剖析葡萄牙文化及其民族性的著作,將從葡萄牙當代思想家的主要觀點作為切入點,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分析葡萄牙數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從而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來透視葡萄牙人的民族性。
四、“圖像與觀看——中西藝術交流視野中的澳門雕塑藝術”課題研究者顧躍,為清華大學藝術學博士,現任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本研究基於澳門地區十六世紀以來,幾百年中西藝術交流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找尋到有關澳門城市雕塑藝術(含雕刻工藝)圖像的價值存在,並將研究視野集中於雕塑藝術領域,特別是探索二十世紀以來的澳門當代雕塑領域中有價值的圖像文本和視頻資料,試圖填補澳門藝術史研究的缺失與不足。
五、“澳門經屋space saving家具設計與空間機能研究”,課題研究者閆少石,為澳門科技大學傳播學博士,現任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本研究嘗試從空間配置、薪資結構、家庭組成與消費者行為來分析澳門經屋空間的機能特征。其次探討space saving家具的定義,從產品的外部造型變化,到內部功能變化。藉由歸納家具造型變更的操作方式與結構的設計原則,探討 Space saving家具的設計方法。最後瞭解space saving家具在經屋空間的用途。
《學術研究奬學金規章》詳情及獲獎名單,可於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瀏覽。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文化局職員朱小姐,電話八五九八六七一六,或電郵至estherc@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