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教與學優化中心CTLE舉辦“通識教育:挑戰與機遇”研討會,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參與,共同就高校通識教育如何拓展學生視野和知識發表意見。澳大副校長(學術事務)倪明選表示,通識教育能培養學生“軟實力”,使他們適應21世紀全球化、變化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
倪明選致辭時表示,現今愈趨全球化的社會,發展更著重以知識為本,更面向世界,學科聯繫更密切。學生投身社會需要職業技能多元化,而有些技能甚至與大學修讀專業無關,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具備多元知識轉合運用的能力,以創新思維應對變化急速的發展,並把握其中的機遇。倪明選拋出幾個問題讓在場專家學者反思:通識教育要實現甚麼?如何將其與其他學習有機串聯起來?如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有效開展大型通識教育課程?倪明選指出,21世紀教育不僅針對某一學科的訓練,而是學生可轉移技能(亦稱“軟實力”)培養,使學生能面對數碼化的生活、社會和市場中所出現的挑戰。
CTLE主任王嘉祺認為,在大型課堂上追蹤學生學習進度,滿足學習需求是一大挑戰。她分享過去的教學經驗,如使用Poll Everywhere(提供即時反饋的網上教學工具)檢查學生對課堂的理解情況、使用六角桌椅方便師生互動或進行同儕教學等。王嘉祺解釋,同儕學習要求學生向同學解釋某一概念的同時,給予具行動性的評估方法,如設置問題測試、分配簡單任務等。這些練習簡短且目標明確,學生大都可在幾分鐘內完成,同時老師也可評估學生學習進度。
今次研討會吸引眾多知名的專家學者參與並發表演說,如獲美國弗吉尼亞州年度教授獎、Roanoke College教學創新主任Paul Hanstedt 主講“培育全人學生 —課程任務設計增強學生學習自主";兩位獲通識教育獎、香港中文大學趙茱莉博士和黃永鴻博士探討發掘通識教育的“大問題”;澳大人文學院院長靳洪剛談LOT(低階思維)和HOT(高階思維)問題設計的策略和技巧。另外,在澳大推行通識教育、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劉丁己策劃了通識教育協調小組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