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特區政府二○一八年施政重點 — 二. 加快各項城市建設


(一)完善應急機制,強化公共安全

落實加強軟硬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戰略,把居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實提升防災減災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以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結合、日常預防與應急處理結合的機制;強化高層統籌指揮,部門協同行動;着力制度建設,資源投入,配合短中長期措施,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短期措施:各部門啟動編制應急行動預案,為制定整體應急行動預案作準備。設立民防及應急協調的專責部門,主要職能是承擔統籌防災減災常規工作,包括民防綜合演練、全社會緊急應變和安全意識教育、防災減災必要的物資管理、避險安置中心等。

完善風險管控和危機應對的法律法規,重點修訂氣象警報方面的行政法規,修訂颱風和風暴潮的等級劃分,提升對颱風、風暴潮等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

以綜合治理模式,改善內港防洪防潮、排水排澇的基礎設施,包括在內港興建新泵房,預計工程可在明年上半年開標;研究設計加高沿岸海堤的工作,全面檢視及排查沿岸下水道排水口、管道口,及時維修和安裝活動閥,防止海水倒灌,明年開展內港至青洲臨時防洪工程;加強與內地溝通,盡快落實建設活動式擋潮閘。

與內地水利部門緊密合作,預計今年完成第四條原水管道內地段工程,而澳門段的工程亦已動工。未來可提升自來水廠的安全運行能力和應急備用儲水能力。

增加通訊應急手段,明確電視、通訊等機構傳播預警信息的社會責任。在主要口岸及沿岸低窪地區設置有效的預警系統,及時發佈緊急信息。

跟進評估因受災而損壞的建築物,研究訂定窗戶抗風標準;完善對地下室、地下停車場的管理,優化風暴潮時的擋水機制。

認真排查供電設備的薄弱環節,修訂電力設施安裝設計標準,提升供電安全能力。

加強與內地尤其是廣東和珠海的合作,建立緊急狀態下的特別通關制度。

中長期措施:加強城市安全運行能力,在新城規劃中優先做好基礎設施,包括地下管網的規劃,以及建築物的防風設計。

積極推動澳門電網與南方電網第三通道的建設;加快建設本澳新增燃氣機組,保障關鍵設施不中斷供電。開展澳門電網的防災抗災總體規劃,推動改造項目的盡快實施。

做好供水的中長期規劃,加大澳門自身儲水能力,增大新的儲水規模,首階段完成擴容105萬立方米的目標。

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危機信息管理系統,推動救災部門的災情信息共享,建立統一的信息發佈平台。提升通訊網絡的性能標準,加強通訊設備的抗毀性。

在澳門半島建設新的民防和應急行動中心辦公大樓,加強統一指揮中心的軟硬件建設;構建災害綜合風險與應急能力第三方評估機制。

深化防災減災人力資源開發,建設專業高效的應急救援隊伍;強化氣象部門等人員專業培訓。

明年啟動編制“澳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其後將逐步落實規劃的各項目標。

政府從多方面建設安全城市,優化社區警務,促進智慧警務,構建網絡安全中心,提高紀律部隊素質,增強執法效率和能力;加強區域安全合作,打擊及預防各種犯罪活動,重視反恐工作,加強反恐演習,明年對國際機場、娛樂場等場所策劃更完整和專業的模擬反恐演練;提升海上執法的專業設備,全力維護特區的公共安全。

為配合粵澳新通道的建設,新批發巿場預計今年內投入運作,政府將加強管理,優化經營條件。

(二)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

我們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加快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戰略。明年,政府專有雲計算中心及大數據平台將初步建成並投入運作。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憑借雲計算和大數據平台的支撐,以及部門間更順暢的數據交換,特區在政務、交通、旅遊、醫療、安全等領域,將逐步向居民展現智慧化的成果。

加快制定電訊業長期發展規劃,更新相關法律法規、規範牌照發出與續期。加強監管電訊服務,保障網絡質量,提高無線網絡覆蓋範圍。透過跨部門工作小組,推進電子商貿,支持發展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和科普工作,鼓勵開發城市智能化的移動設備應用程式。

(三)綜合治理交通,構建宜行城市

政府重視解決交通問題,結合多種方式,綜合治理交通,構建高效、便捷、綠色的出行環境。

控車初見成效,今年初至9月機動車數目增長率為負百分之三;繼續推動環保車、電動車的使用。

完善“道路設施巡查管理系統”,運用科學手段,強化工程監管,釋放路面資源,降低道路工程對居民的影響。

完善巴士線網佈局,提升巴士服務水平;抓緊綜合改造關閘巴士總站的設施,擴充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完善的士服務的制度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預計明年《的士客運法律制度》送交立法會審議。為配合社會對的士服務的需求,100部特別的士明年全部投入服務。

倡導綠色出行理念,完善步行網絡,拓展新的步行路線,營造優質步行環境。

積極推進輕軌建設,盡快成立營運公司,處理輕軌系統建設及營運;持續推進《輕軌交通系統法》的立法工作。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待中央政府批覆澳氹第四條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後,將可展開招標程序。充分發揮澳門國際機場和氹仔客運碼頭、輕軌車站相鄰的優勢,構建離島海陸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強化澳門與區域及國際間的聯繫,為居民和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務。

促進跨境交通設施對接,提升區域交通出行效率。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上蓋及配套設施工程,將與大橋同步完成。粵港澳三地緊密合作,確保大橋全線通車後的順利營運和安全管理。

(四)保護生態環境,推廣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途徑,綜合體現居民生活素質不斷提高的發展目標。政府實施深化綠色教育、推動綠色產業、倡導綠色生活,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發佈《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落實本澳未來十年的減廢目標。開展建築廢料堆填區地質改良工程,推進垃圾焚化中心第三期擴建工程的規劃;加快進行全澳污水處理系統基礎設施的優化及設計工作;籌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

為實施廢物減量,推動三個方面進入立法工作,包括“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

迅速開展規劃樹木重植及維護工作,加快綠化工程。明年分階段對氹仔段輕軌沿線開展綠化修復規劃。

加強區域環保合作與協同治理,包括跟進澳門惰性拆建物料在內地處置等相關工作。

(五)發展多元文化,加強文化軟實力

落實打造“文化澳門”新形象的發展戰略,增強城市競爭力。澳門在十六世紀中葉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融匯了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兼具葡萄牙文化特質的多元文化。混合着嶺南特色和南歐風格的建築物互相映照,不同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幾百年來在澳門和諧共存,為全力建立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文化交流平台奠定重要基礎。

致力文化傳承教育和文化設施建設,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本澳文物保護工作的專業水平;持續推進不動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啟動評定程序;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立文物監測機制;展開制定《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行政法規的工作。

推行文化普及和藝術教育工作,鼓勵本地原創藝術,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澳門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

着力開展歷史文化的研究傳播工作,加強居民,尤其是青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鞏固對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

廣大土生葡人和旅居澳門的葡人,擁有獨特的文化和習俗,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特區的建設中作出可貴的努力和貢獻。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