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特區政府二○一八年施政重點── 三、持續推動經濟穩健發展


2017年,內地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全球經濟回復增長的趨勢明顯,澳門經濟發展亦有良好的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國際評級機構認為,澳門宏觀經濟具有堅固的抵禦能力。

展望明年,儘管國際經濟發展的不明朗因素仍然存在,但我們對澳門的經濟前景仍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預計明年澳門經濟將持續實現正增長。

(一)鞏固主體產業基礎,構建宜遊宜樂城市

堅決落實推動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發展戰略,致力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新興產業的成長增添活力。

促進旅遊博彩業健康穩定發展,全面檢討和完善博彩領域的法律法規,運用科技手段提高監管與執法能力和水平。規範中介人行業的營運,推動負責任博彩,增強博彩業國際競爭力。

鼓勵博彩企業持續開拓非博彩業務,融入更多綜合性休閒旅遊新業態。繼續支持博彩企業優先採購本地中小企業的產品及服務,積極推進博彩企業與本地中小企業、特色老店、文創企業等互動發展。

落實特區五年發展規劃、《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的旅遊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承載力的監測評估,加強旅遊景點的場地管理。發展智慧旅遊,豐富旅客體驗。

鞏固並拓展旅遊客源市場,加強與國際城市的交流,強化區域旅遊合作,發掘並推廣多元化旅遊路線。持續拓展旅遊資源,開發更多家庭旅遊設施。

促進經濟型酒店、特色主題公園、綜合購物中心等設施的建設。充分發揮澳門多元文化的特色,開發更多文化旅遊新產品。藉着成功申報“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持續推廣本澳獨特美食文化,把旅遊經濟效益輻射到周邊社區,推動社區旅遊發展,並助力中小企業增強活力。

(二)培育新興產業成長,促進經濟適度多元

繼續扶持成長較快的會展業發展,創新培育會展業的形式,以“會議為先"作導向,爭取更多專業性、國際性的品牌會議和展覽落戶澳門,促進會展業發展。鼓勵會展組織者舉辦社區導賞活動,吸引與會的高端客商走進社區消費,帶動關聯行業和中小企業的綜合發展。

加大力度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強化專業和管理人才培訓工作,積極推進文創空間及設施建設。文化產業基金將新設專項資助,協助文創企業打造時裝設計、文化展演和出版等文創品牌。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初見成效,技術爲主的公共服務平台今年落成,首批重點項目逐步落戶園區,為澳門企業産品升級,以及吸引更多中醫藥企業入園創造條件,澳門中醫藥産品以莫桑比克為試點的註册取得一定進展,啓動了歐盟註册的工作。明年全面深化中醫藥技術人才培訓,結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力量,把原創性科研成果轉化為中醫藥産業化産品,逐步實現中醫藥的産業化和國際化。

積極發展以融資租賃及財富管理業務為重點的特色金融,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構建“中央信貸資料庫”,完成修訂《融資租賃公司法律制度》。藉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落戶澳門的契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金融服務。加快設立特區投資發展基金的籌備工作。

致力推動傳統工業走高增值路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食品、製藥等行業為切入點,協助企業拓展市場。利用本地和跨境各項交通基礎建設不斷優化的機會,做好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設立物流中心的工作,以推動物流業的進步,與相關行業聯動發展,助力本澳經濟適度多元。

(三)優化各項扶持措施,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佔澳門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力量,對促進社會穩定起着積極的作用。扶持中小企業開拓發展,是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自強不息,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增強自身競爭力。

我們啟動了“支持中小企行動計劃”,持續優化各項財政及行政支援政策措施,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減輕他們的經營壓力。助力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妥善處理中小企業的外僱申請。

明年重點優化現行的發牌制度,協調相關部門的工作流程,運用大數據手段,減省重疊作業,創設便民便商的利好環境。

藉着智慧城市建設的機遇,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開拓網絡及電商市場,改善相關的技術設備,培訓所需的技術人才。加強與內地電商業界合作,為開拓葡語國家電商市場打下基礎。大力扶助特色老店重塑品牌,提高知名度和服務素質,形成品牌效應。經優化的《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加強對創業青年的培訓工作,並有助紓緩青創企業資金週轉困難。

利用社區的特色資源,促進會展及節慶活動與中小企業的合作。結合會展產業優勢,保留傳統特色,串聯各區促進消費活動,共同打造社區消費節慶品牌活動,鼓勵加入更多創新元素。

(四)提升居民就業競爭力,建設宜業城市

積極促進多元化、實用性的中高層次職業培訓,提高職業技能競爭力。努力推動中小企業、居民,尤其是青年、技術管理和專業人士參與完善軟硬件設施建設,並在進程中,提升創新理念,增強創業和就業能力。

政府始終將保護本地僱員權益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依法嚴格審批外僱申請,完善家傭市場的管理。健全外僱退場機制,恪守外僱只為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原則,保障居民優先就業,推動居民在職場有更好的發展。

切實跟進修訂《勞動關係法》,優先處理男士有薪侍產假、疊假及補假。非全職工作制度和最低工資已列入2018年及2019年法律提案項目,政府會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凝聚共識,推動立法進程。

(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

繼續深化區域合作及平台經濟戰略,全力落實特區五年發展規劃與國家整體規劃的對接。以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為原則,結合自身的定位優勢,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惠澳政策,致力優勢互補,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

努力把本澳“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定位與“一帶一路”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緊密結合,抓住重點、形成合力。設立專責部門統籌區域合作事務,提升合作的素質和水平。明確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作為發力重點,切實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鼓勵企業“以大帶小”,共同參與區域合作。

繼續推動“一個平台”的建設,發揮中葡平台建設委員會的統籌作用,將“一個平台”建設與經濟適度多元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互動發展。

根據《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努力,把大灣區打造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以及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共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進程中,澳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包括制度、區位和歷史文化積澱等,着眼於國家定位,憑藉自身條件,積極、有效和靈活地參與大灣區全局的建設工作。力爭通過參與為澳門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為澳門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創造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廣大居民能夠收穫到國家發展戰略和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紅利。

加強與中央及粵港的溝通,協調解決大灣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合作事項。結合大灣區七大合作重點領域,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支持本澳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

全力以赴推進各項重大跨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創新通關模式,提升口岸通關便利。

深化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合作,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及水平。鼓勵教育界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良機,透過城市交流,創新教育模式。

全面深化粵澳合作,積極參與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等自由貿易試驗片區的開發建設,促進澳門與內地服務貿易自由化,共同打造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統籌部署與內地各省區的區域合作,拓展澳門的發展空間。持續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攜手開拓葡語系、歐盟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市場;推進閩澳合作;繼續打造“京澳合作夥伴行動”品牌;籌建蘇澳合作園區;深化川澳合作,探討展開與中西部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完善港澳溝通機制,發揮在台灣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功能。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