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第66期《中西詩歌》尋找想像力與現實平行的世界

第66期《中西詩歌》封面

由澳門基金會、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和珠海市作家協會聯合出版的《中西詩歌》第66期已經面世。該刊面向澳門及各地作者開放投稿,以尊重自由和開放包容的精神,精選原創華文作品或外語詩譯作,與詩人及其作品一起營造一個多彩紛呈的詩歌世界。

該書主編黃禮孩在卷首語中強調想像對於創作的重要。創作過程中,詩人需要喚醒內涵的想像力,以顛覆傳統的界限和定向的審美,而想像力使詩歌變得不朽成為可能。“開卷"欄目帶來了梁曉明的詩作23首和文學評論家耿占春所撰的詩評。梁曉明是先鋒詩歌代表詩人,曾獲《人民文學》建國45周年詩歌獎,詩作被翻譯介紹到日本、德國、美國等地。耿占春將重點解讀梁的《開篇》和《死亡八首》,讓讀者體會詩人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沉思與領悟。

“鏡像”欄目精選了2017年“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中20位外國著名詩人的佳作,例如收錄了波蘭詩人悠莉亞‧費多奇克的《氧氣》,書寫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傑閎‧格庵的《選自〈香港現場!〉》,以獨到的筆觸刻劃出香港的社會風貌,引人深思。“方陣”欄目則輯錄了風格各異的十位詩人合共97首詩歌佳作,值得靜心細味。

“翻譯"欄目刊載李以亮譯的《當代美國詩選》、李定軍譯的《蝴蝶‧蜻蜓》及喬亦娟譯的《依婉‧伯蘭的詩》等精彩譯作。其中,依婉‧伯蘭被視為愛爾蘭最具代表性的女詩人,她的作品將歷史與現實、神話和日常融合貫通,同時重構了女性身份,顛覆了愛爾蘭男權的詩歌傳統。

“訪談”有美國文化研究的學者依蘭‧斯塔文斯與詩人小海的對話,探討全球化對詩歌的影響;“地域”欄目則收有中山十位詩人的作品,帶領讀者遨遊詩海。

《中西詩歌》定價20澳門元,在澳門各大書店均有代售。歡迎澳門及各地作者賜稿,稿件可透過電郵發送至:taipa2007@qq.com。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