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基金會與國家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下稱“中心”)共同啟動的“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大型文化資源整理項目已啟動數年。為推動項目的進展,於2月2至4日在澳基會舉辦工作會議,邀請該套志書的專家和各卷負責人進行交流討論。會議重點就《曲藝志》卷的編纂進行終審,獲專家高度評價,同時就《舞蹈卷》、《戲曲音樂集成》、《曲藝音響集成》、《器樂曲》、《歌謠卷》、《諺語卷》的編纂進行交流,推動整套志書的進程。
龐大修志工程展現本土文化基因
出席會議的有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吳志良主席、“中心”主任李松,以及十部文藝集成志書總編輯部的指導專家蔡源莉、包澄潔、韓德明、張剛、黃俊蘭、劉曉路、梁力生、楊明敬,澳門專家邱子維、湯梅笑,還有各卷負責人或代表有︰《曲藝志》、《戲曲志》、《曲藝音樂集成》,及《戲曲音樂集成》卷的沈秉和、程美寶、謝少聰等,《諺語卷》的鄧景濱、《歌謠卷》胡國年、《舞蹈卷》鄧錦嫦、《器樂曲卷》洪少強,連同各卷成員及澳基會人員五十多人出席了會議。
吳志良首先感謝所有參與工作的專家及團隊成員,他認為大家不辭勞苦、全面深入挖掘、搜尋澳門民間資源,同時按照志書的體例進行編纂,可謂史無前例的龐大文化工程。他強調十部文藝志書的工作意義重大,尤其對於充分明確自身的歷史文化基因、增強文化自豪和自信、提升凝聚力,以及令社會各界了解和研究澳門等方面,都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效益。吳志良坦言,此為澳門基金會非常重視的項目,並極力予以各種配合和支持,推動項目的進展。
《曲藝志》編纂完善獲高度評價
終審會議上,沈秉和介紹了《曲藝志》的終審稿約37萬字,當中詳述的曲目有八十多首,並提供了近千個曲目的有關信息,同時包括南音、粵謳、龍舟、粵曲等的曲詞,志書也詳細記錄澳門歷來演出曲藝的機構、場所及場地過百處,以及全面地整理藝人資料,為六十多位澳門曲藝人士立傳。
評審委員會對《曲藝志》進行了認真嚴謹的審閱和討論,並對終審稿予以高度的評價,認為稿本梳理了澳門曲藝活動的年表、曲目、機構及團體、人物唱腔、軼聞傳說、詳盡綜述,既從宏觀的視野進行組織,也細緻深入地引介事件人物,編纂成果保存地方特色和時代背景、人文風貌,可謂成果豐碩,是一份完善的稿本。各方期望在此基礎上進行嚴格校對、豐富圖片資料等工作後,將可進入出版程序。
循序漸進地全面推進編纂工作
工作會議同時就各卷的編纂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諺語卷》的鄧景濱表示,目前已收錄了約六千條諺語,並同時翻譯了不少澳門流行的葡文諺語。評審專家認為諺語內容充份顯示了澳門多元而豐富的民間智慧和中西文化特色。《舞蹈卷》方面,主要收錄龍舞、獅舞、醉龍、土風舞的舞種,指導專家梁力生及楊明敬就具體綜述的要求、著錄方式,以及體例作出明確的指導;負責人鄧錦嫦認為,未來就各舞種的步法,以及相關歷史、生存環境、傳承、社會組織等進行全面編纂工作。《戲曲音樂集成》及《曲藝音樂集成》也提交了中期報告,張剛及黃俊蘭認為,目前搜集了豐富的素材,各類曲種反映了澳門移民城市以及包融的文化特色。《器樂曲》的代表洪少強表示,現時已初步完成了資源搜集工作,收錄了大量的器樂資料,包括拍攝和錄音等,稍後將投入整理和補充資料的階段。出席會議的編纂團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認為數天的交流,對推進了下階段的工作非常重要。
搶救本土民間藝術刻不容緩
李松總結,會議取得高效的成果,並指出搶救本土民間藝術的工作刻不容緩,該套文藝志書作為國家項目,澳門卷非常重要。他欣慰目前的進展良好,參與者都是懷着對文化的熱愛和奉獻精神,將老百姓在民間流行的文化進行梳理,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是一項關乎文化傳承的大任。他相信通過這項工程,一方面整理了文化資源,同時建立了研究團隊。李松寄望各卷團隊繼續努力,完成重任。
據知,目前該套文藝志書已通過終審的有《民歌卷》、《故事卷》、《戲曲志》、《曲藝志》四卷;而《歌謠卷》及《諺語卷》已通過初審,預計本年將完成終審。其他卷本也按部就班地進行。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