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粵港澳大灣區早療服務研討會暨澳門特區發展障礙兒童關愛網絡啟動”圓滿結束

“澳門特區發展障礙兒童關愛網絡”成員大合照

澳門特區政府十分關注發展障礙兒童的早療服務,一直協同民間組織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為統籌及持續促進本澳早療服務發展,社會文化司轄下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及社會工作局合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早療服務研討會暨澳門特區發展障礙兒童關愛網絡啟動”今日(3月24日)在黑沙環衛生中心舉行,出席嘉賓包括: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葉炳權主任、衛生局李展潤局長、教育暨青年局老柏生局長、社會工作局黃艷梅局長等政府人員、早療服務機構的代表以及家長等約300人。

是次活動首先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澳門特區發展障礙兒童關愛網絡” (以下簡稱“關愛網絡”)啟動儀式,其後由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致辭,並為約章宣讀儀式監誓。“關愛網絡”由衛生局、教青局、社工局連同4間有特殊教育班的學校及25間民間家長組織、康復機構、專業團體等組成,未來將透過此網絡作為早療服務的交流平台,讓網絡成員就發展障礙兒童的早療服務進行溝通,交換意見,促進服務積極發展,並組織舉辦培訓、交流活動、社區教育及推廣活動,持續提高網絡成員對早療服務發展的瞭解和掌握,鼓勵和加強社會各界對有特殊需要兒童的關愛與支持。

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致辭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提倡兒童早療理念,為整合及優化本澳兒童早療服務,達致“及早評估、及早介入、及早治療”的目標,社會文化司統籌轄下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及社會工作局在2015年底成立兒童早療跨部門協作組,於2016年6月及2017年7月先後成立了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及兒童康復治療中心,並構建兒童早療資源的中央分配機制,為有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更優質、快捷的早療服務。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成立以來,輪候評估時間由成立前的1年縮短到平均1個月內,目前中心已處理超過2,000宗個案;兒童康復治療中心成立以後,輪候治療時間也大大縮短,其中語言治療由成立前的18個月縮短到6個月,職業治療由成立前的15個月縮短到3個月,至今中心已提供超過5,000次的治療和康復訓練。

譚俊榮司長還指出,為解決治療師不足的問題,當局已積極增聘本地和境外治療師,擴大服務團隊,增加服務設施,進一步縮短康復治療輪候時間;在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在本地開辦言語語言治療理學士課程,並提供多項獎、助學金,尤其是特別助學金,支持及鼓勵學生升讀康復治療和特殊教育學位,為本澳儲備更多早療專業人才;此外,亦派遣醫生和治療師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深造學習,開辦各種早療服務人員培訓課程,開拓並發展以家庭為中心的療育模式,加強面向家長提供的各項服務和支援,持續為家長舉辦工作坊和訓練課程。他強調,要持續做好本澳的兒童早療工作,單靠特區政府的努力還不足夠,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而且家人的角色尤其重要,因此,成立“關愛網絡”將更好地協同多個政府部門、特殊教育機構、社會服務團體、早療專業團體和家長組織,整合和協調各種早療服務資源,促進有效運用,優化服務發展。

活動第二部份為“粵港澳大灣區早療服務研討會”,主題環繞以“家庭為本”的早療服務經驗和心得分享,內容強調運用家庭功能介入協助發展障礙兒童的重要性,研討會所邀請來自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物理康復科主任陳卓銘教授主講“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康復新技術”、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李曾慧平教授主講“孩子不弱:及早識別與家庭療育”、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臨床教學總監黃美燕博士主講“家長參與語言治療:實證與方法”、澳門聾人協會語言治療師督導張敬賢先生主講“以作息活動為基礎之家長諮詢服務模式:背景概念與實作初探”以及澳門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社會服務處助理總幹事李婉心女士主講“小樹苗的服務理念及工作經驗”。出席研討會人士積極投入,在演講後的交流環節,就有關內容與主講者進行了深入探討。是次研討會成果豐碩,對於促進本澳早療服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