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8MIECF)綠色論壇今日舉行第二日活動,共四個環節及一個特別環節。與會嘉賓分享了生態城市,綠色金融、綠色化工等環保項目的發展狀況。全球氣候變化世界權威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Ms. Christiana Figueres)在特別環節分享了對構建未來生態城市的看法,歐洲及泛珠三角區域的嘉賓則在泛珠三角區域環節進行交流。
在“可持續及具抵禦能力的生態城市──機遇與挑戰”環節中,於第一部分“由設計到現實-生態城市案例探究”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副調研員李君發表題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的演說。李君在發言中指出,生態建設是根據資源環境禀賦,統籌規劃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保障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可持續發展,強調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把良好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發展的基本要素,實現兩者內在統一。
李君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實踐過程中,注重指標引領與均衡推進,主要有幾方面特點,在指標方面要求完善的生態制度、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空間、發展生態經濟、踐行生態生活、弘揚生態文化;在均衡發展方面,則要區域協同推進,幫助支持相對發展較慢的地區;注重指標要求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銜接;要求地方政府編製建設規劃;強調城市與農村協同推進;加強生態空間保護;明確地方官員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注重公眾參與等。
在同一環節中第二部分“綠色建築與生態城市的關係”,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博士的發言以“城市生態學與生態城市建設”為主題。他表示,中國正處於快速城市化時期,全球人口逾半居於城市,但城市面積佔全球面積約3%,目前城市化問題對全球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城市生態學可以有助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及調控,是一門綜合學科。
歐陽志雲指出,城市作為複合生態系統,人工可作出改造,但始終不能離開自然的本體,生態城市的最終目的是改變生態調節、文化服務及生活支持等功能,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生態城市和生態社區建設實踐,應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資源的消耗,減少碳放排。人要得到高效、和諧、健康的發展,在滿足人類發展需要時,亦要保護自然,高效資源利用,兼顧當代及後代發展需求。
歐陽志雲表示,國際城市的發展趨勢是生態城市,目前有很大發展空間。其中建築本身要注重生態,才可能構建生態城市,並要做好水管理、綠色設計、垃圾處理等工作。世界各地都有進行生態城市建設,但以中、小型城市為主,大城市涉更多因素,正在探索發展方向。展望未來,必須降低城市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污染物排放,增強城市生態功能。同時要進行生態調查評估,優化發展格局,治理環境污染,提升生態功能,低碳綠色發展;亦應增強生態城市建設技術研究,以科技支撐生態城市建設。
同日上午亦舉行由大會與澳門金融管理局合辦的“綠色金融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環節,主題演講嘉賓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博士表示,中國內地本身正面對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極需解決。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相關政策框架,其中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於2016年發佈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在2017年,國務院也指定了五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當中包括了廣東省。
馬駿稱,中國內地支持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透過提供激勵機制,推動金融機構發行綠色信貸產品。至目前為止,由地方政府發起或參與發起的綠色基金約50個,社會資本發起的綠色基金達到了200多個。在監管層面上,監管部門提出了建立覆蓋所有上市公司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具體時間表。
觀乎澳門的情況,馬駿建議澳門也可研究發展綠色金融,如發行綠色債券。 他認為,隨著中國與葡語國家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進行更緊密的合作,澳門可抓住自身優勢,成為葡語國家的綠色資本籌集平台。
同日下午,全球氣候變化的世界權威、現任“氣候和能源市長全球契約”副主席、曾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2010─2016)的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於特別環節中,分享對構建未來生態城市的看法。她表示,全球各地城市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此趨勢不可逆轉,需要很多基建支撐增長,同時要有前瞻性準備。其次是城鎮化發展方面,去碳化已成趨勢,碳排放大的工業亦逐步去碳化,由高碳社會走向低碳社會,逐步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中國內地近年投入大量資源發展電動車等環保項目,具很大潛力成為全球環保業發展最有影響力的國家。
她認為,一個理想的生態城市應是一個更人性化和貼近大自然的城市,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設計一個城市,令大型甚至巨型城市可以變成理想中的生態城市。每個城市都要有量身訂造的規劃,不可能照搬其他城市的經驗,因為每個城市的情況都不同。她希望在本世紀內,巨型城市和城市群可發展成負責任的城市,其中必須做到以電動車代替柴油車,清潔能源要同步發展,清潔電能的發電站要覆蓋各地,建立有機城市,在交通、住房等各方面可融入大自然元素,建立綠色生活。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