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基會組專家團赴京研究民間藝術資源整理 諺語及歌謠兩卷審稿順利加速十部志書進程

“澳門卷”團隊與總編輯部專家合照

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

澳門基金會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下稱“中心”)於2018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北京設於柏林寺的“中心”總部,召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工作會議,該套志書由澳基會和中心共同啟動,旨在對諺語、歌謠、民歌、器樂曲、戲曲、曲藝、舞蹈、故事等民間資源進行全面搜集和編纂,並持續舉辦工作會議,推進項目進展。一連數天的會議集中討論各卷的內容、分類、體例等。會議重點就《諺語卷》及《歌謠卷》的編纂稿本進行評審,工作成果獲評委充份肯定。

是次出席會議有“中心”兰靜副主任、王靜副主任及魏瑋,澳基會研究所楊開荊及陳思恩,十部志書總編輯部專家陶立璠、李耀宗、劉曉路、張文、金茂年、段寶林、朱芹勤、蔡源莉、包澄潔、張剛、黃俊蘭、陳樹林、梁力生,澳門評審湯梅笑,以及各卷代表︰《諺語卷》邵朝陽、《歌謠卷》胡國年、《曲藝音樂》和《戲曲音樂》謝少聰、《故事卷》張卓夫、《舞蹈卷》關偉銘、《器樂曲卷》及《民歌卷》戴定澄,連同各卷成員,共約四十多人。

諺語富地域特色

《諺語卷》代表邵朝陽及張卓夫介紹該卷成果,指出其團隊經歷六年深入社區搜集,並開展徵集、文獻查閱、採訪,共收錄近七千條澳門諺語,同時按照志書的體例進行編纂、校註、修訂。評審小組成員陶立璠、李耀宗、劉曉路一致認為,該卷編纂成熟,內容豐富,涵蓋了行業、生活、風土、修養等等多種類,同時翻譯和註解了具地方特色的葡文諺語。專家予以評價該卷不僅呈現澳門民間智慧和各領域哲理的諺語成果,更體現了精彩的粵語方言,充滿地域特色,堪稱華諺一寶。成果獲評委好評,並期望加以調整和完善,盡快完成編纂稿本。

民間歌謠反映生活色彩

負責《歌謠卷》的主編胡國年及徐贊源表示,項目開展多年,一直鼓勵中學生及大學生進行田野考察,冀加強年輕人對歷史文化的認識,以及了解志書的編纂規範。期間收集了來自不同團體、族群、年代的民謠,除粵語外,還包括客家、閩南、葡文等的多種語言。評審小組由張文、金茂年、段寶林、朱芹勤、湯梅笑組成,就收錄的一千八百多首民謠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討論,並認為成果來之不易,反映了澳門民間文學和藝術特色,內容非常廣泛,而且生動有趣,立體地呈現了小城市民的情感和生活氣息。該卷通過了複審,專家認為就體例加以完善,其成果對澳門保育民間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全套十卷循序漸進

主辦方表示,由於整項修志工程龐大、涵蓋非常廣泛的題材,且編纂要求嚴格,因此專家就各卷進行深入指導和交流。《曲藝志》、《戲曲志》、《曲藝音樂集成》及《戲曲音樂集成》團隊的程美寶、謝少聰、關瑾華、黎月梅、黃靜珊、陳龍生等與專家就內容、記譜、體例、校對等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冀盡快完成部份卷本的定稿。《民歌卷》及《器樂曲》主編戴定澄及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姚紅衛一行參會,與指導專家就民歌具體編排進行嚴謹校對,同時對澳門器樂曲所挖掘的重要曲目展開記譜工作。《舞蹈卷》代表關偉銘分享其團隊採集醉龍、獅舞、龍舞、土風舞等的素材,稍後並進行人物採訪、拍攝紀錄等工作。各卷專家均對團隊成員予以建設性的指導意見,項目整體進展明顯。

邁向出版

澳基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澳門向來是個多元文化並存、生活色彩濃厚的小城,而民間流傳的各種藝術資源經數百年的積澱,成為大家共同的文化符號,凝聚着市民的精神文化和智慧力量,搶救和挖掘是時代的責任。他強調,“十部澳門卷”編纂工程龐大,必須按部就班、認真嚴謹地進行,對國家和澳門負責。他特別感謝內地專家對項目的指導、澳門團隊的積極參與,整理了大量面臨消失的民間藝術資源。他透露,目前已有過半數卷目通過了終審,將致力邁向出版,因此澳基會將與中心密切配合,加速完善,望可於明年推出部份卷本,作為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獻禮。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