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青春、放飛夢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的五個平行分論壇今(13)日下午同時舉行,主題涉及大灣區法制建設、創新創業就業、社會安全、文化交流合作及交通聯繫,澳門特區政府五位司長分別出席並連同相關嘉賓,與大灣區青年代表深入交流、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不同領域合作、交流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佛山市副市長劉俊文及惠州市副市長余金富在“粵港澳大灣區法制建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分論壇上先後致辭。陳海帆表示,跟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於“一國兩制”,三地社會制度迥異、法律體系不同,各有特色和優勢,合作可取長補短,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礎和特色所在。
陳海帆期望通過互動交流,加強青年對大灣區內法律制度的認識,讓青年積極裝備自己,準確把握區域融合帶來的機遇,為大灣區發展增添強勁的推動力。
澳門法學協進會會長李煥江擔任“粵港澳大灣區法制建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分論壇的主持人,發言嘉賓包括中山大學法學院、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郭天武;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千華;香港大學法律系系主任趙雲;以及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唐曉晴。
經濟方面的分論壇以“準備中—我們的大灣區時代:創新‧創業‧就業”為主題,由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和中山市委副書記陳文鋒致辭。梁維特指出,大灣區建設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青年人無論就業、創業,都要時刻保持能力自信;需要拓寬國際視野,緊貼國家發展新形勢,努力裝備自己,加強創新創意思維及技能,既要成為多功能應用型人才,亦需具備自身特長及專業。
梁維特續說,為協助青年把握大灣區機遇,特區政府透過“授人以漁”,支持青年提升在本地及大灣區城市發展的能力和信心,大灣區建設將為青年提供更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
“準備中—我們的大灣區時代:創新‧創業‧就業”分論壇的主持人由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董事長崔世平擔任,發言嘉賓包括本澳文化投資公司的創始人陳祥、廣州營銷諮詢管理公司的執行董事傅騰龍、到深圳從事軟件開發的澳門居民林嘉鏘、汽車公司亞太銷售事業部的總經理劉學亮,以及本澳資訊科技公司的執行董事周運賢。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出席“青年‧安全‧責任-灣區背景下的合作與共融”分論壇,他致辭表示,灣區融合發展既帶來經濟新機遇,也必將帶來社會安全上的新挑戰,因此粵港澳警方在今年9月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警務協作”,今後將不斷革新警務協作機制,加強交流協調,實現更高效的聯動治理,為灣區繁榮發展創造更安全的環境,為有志在灣區發展的青年提供安居樂業的充分條件。
黃少澤續指,維護大灣區的總體安全,也需民間團體和居民合力推動,就此,本澳以至灣區青年應正確看待安全治理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在意識和行動上作出配合。
東莞市政協主席駱招群亦有在“青年‧安全‧責任-灣區背景下的合作與共融”分論壇上致辭。該分論壇由治安警察局副局長劉運嫦任主持人,發言嘉賓包括廣東省公安廳機關團委書記李鑫、深圳市公安局政治部綜合處組織科副科長范霖、香港警察公共關係科主理社區關係的高級警司余鎧均、珠海市公安局團委書記趙婧,以及本澳司法警察局關注少年組職務主管趙朱惠敏。
至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及肇慶市政協主席孫德致辭。譚俊榮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是既沉澱了深厚文化底蘊,又活力迸發、潛力無限的熱土;在大灣區可以深切感受到東西方文化交匯、碰撞、適應和共存的歷史軌跡,豐富的文化形態滋養着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成為區域共融發展的深層動力。
譚俊榮強調,澳門特區政府致力推動大灣區青年的交流,尤其是文化及文創方面的互相觀摩、學習;在社會各界攜手合作下,創造更多機會讓青年施展才華、實踐抱負,也為青年開闢嶄新天地,使之成長為有家國情懷、有社會擔當、有競爭能力的人才。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的主持人為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呂開顏,發言嘉賓包括嶺南文化學者鐘哲平、文化研究學者廖妙薇、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林發欽及《粵港澳大灣區智庫發展報告2018》執行組長劉偉。
運輸工務方面的分論壇主題為“澳門與大灣區的海陸交通聯繫”,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珠海市市長姚奕生及江門市市長劉毅出席並致辭。羅立文認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理念,澳門會在基建方面作出配合,在未來展開多項基建工程和研究工作,包括粵澳新通道的興建、啓動新的口岸研究方案,以及將高鐵、城軌、輕軌的動線連接起來的可行性研究等等,這些都是爲了讓澳門能更好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當中。
“澳門與大灣區的海陸交通聯繫” 分論壇由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和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擔任主持人,發言嘉賓包括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廣東省航運集團副總經理張道武,以及港鐵業務拓展總經理任百年。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