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各位議員:
特區首個五年發展規劃強調,與國家總體規劃對接:對接國家支持澳門建設“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定位;對接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聚焦民生改善
政府堅持以多點支撐、多重覆蓋為原則,以短中長期政策結合為基礎,鞏固社會保障安全網。
(一)完善雙層社保體系,充實多元惠民措施
《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正式實施,標誌着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踏入新里程。政府持續優化由雙層式社會保障、社會援助、社會福利構成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充實惠民措施。
根據相關調整機制評估,建議2019年1月調升最低維生指數為4,230元。建議繼續向受益家庭多發放一份全數經濟援助金;向三類弱勢家庭發放特別補助;透過“社會融和計劃”發放特別生活津貼。繼續實施短期食物補助計劃,加強臨時及緊急援助。
繼續實施社屋住戶豁免租金,向符合資格的社屋輪候家團發放臨時住屋補貼。
建議明年普通殘疾津貼調升至每年9,000元,特別殘疾津貼調升至每年18,000元;繼續對合資格受僱殘疾人士每月補貼至5,000元;向聘用殘疾人士的僱主提供每名殘疾人士5,000元的所得補充稅或職業稅的稅款扣減額度。
對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繼續按學年發放“學費援助”:幼兒及小學生維持4,000元,初中學生維持6,000元,高中學生維持9,000元;按學年發放“學習用品津貼”:幼兒及小學生調升至2,500元,中學生調升至3,250元;按學年發放“膳食津貼”,每名學生調升至3,800元。
優化“積極人生服務計劃”和“社區就業輔助計劃”,增強弱勢社群的自立能力。繼續對合資格全職低收入受僱人士每月補貼至5,000元。
建議明年養老金調升至3,630元,敬老金維持9,000元。
按《公積金個人帳戶》法律規定,每名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可獲政府在個人帳戶注入10,000元啟動金;建議繼續額外向居民的公積金個人帳戶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
建議2019年繼續實行現金分享措施,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10,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元。
延續每學年發放“書簿津貼”,建議幼兒教育學生調升至2,300元,小學生調升至2,900元,中學生調升至3,400元。
繼續向在廣東省就讀非高等教育的澳門學生提供學費津貼,中學及小學學生每名最高金額6,000元,幼兒學生最高金額8,000元。
繼續對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本澳學生發放學習用品津貼,建議金額調升至3,300元。
鼓勵終身學習,繼續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為年滿15歲的本澳居民提供進修資助,每人6,000元,期限至2019年。
繼續向每名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600元的醫療券;繼續對每一居住單位給予每月200元的電費補貼;繼續實施自來水用戶水費補貼;繼續推行長者、學生、殘疾人士及全民的車資優惠。
落實優生多育政策,繼續調升社會保障基金的出生津貼至5,260元,父母雙方可同時申請。
預計實施上述經濟補貼和成果分享,政府將支出約187.47億元。
建議新推出四項稅務優惠措施:
- 配合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鼓勵本澳企業創新研發,企業首300萬元“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三倍所得補充稅可課稅收益扣減額度,餘額可獲兩倍扣減額度,上限為1,500萬元;
- 鼓勵不動產租賃市場增加供應,出租房屋稅率調低至8%,非出租房屋稅率維持6%;
- 鼓勵65歲以上長者及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士就業,調高相關僱員年度職業稅免稅額至198,000元;
- 推動特色金融發展,對投資內地政府及國企在本澳發行債券所產生收益豁免所得補充稅,並豁免發行及取得有關債券所涉及的印花稅。
繼續實施惠及居民的稅費減免措施:所得補充稅可課稅的年度收益豁免額維持為60萬元;免收所有營業稅、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人壽及非人壽保險印花稅和銀行手續印花稅;各商戶免納廣告牌照費;各酒樓、餐廳免納旅遊稅;扣減澳門居民房屋稅首3,500元稅款;豁免表演、展覽娛樂項目入場券及觀眾票的印花稅;免收拍賣活動印花稅;未擁有不動產的澳門永久性居民購買居住用途的不動產,可獲豁免首300萬元的不動產轉移印花稅。此外,免收本澳企業從葡語系國家取得或產生的收益的所得補充稅。
支援中等收入階層。繼續減收居民職業稅的30%,免稅額為144,000元,另外退還2018年度已繳納稅額的60%,退稅上限14,000元,有關稅款將於2020年退還。
實施上述各項稅費減免和退還措施,政府將少收稅費約42.43億元。
(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快建設宜居城市
按照《澳門基本法》規定,特區政府負責管理特區境內的土地資源。政府堅持依法辦事,按照《土地法》相關規定,嚴格管理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近年,有土地臨時批給期限屆滿,但承批人未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完成利用。政府按照《土地法》規定,依法宣告土地的臨時批給失效。在相關承批人就宣告土地批給失效提起的系列訴訟中,政府收回土地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得到司法機關的確認。
對於《土地法》的規範及實施情況,社會上存在不同意見,政府將充分聽取並認真研究。為配合澳門總體規劃的編制,妥善處理澳門的土地問題,在相關部門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廉政公署將對已被宣告批給失效的土地卷宗進行綜合分析,對完善土地批給的監督和管理提出整體方案和建議。
截至9月,已作出宣告土地批給失效的批示為73個,涉及土地面積共53萬平方米。已確定收回的土地,優先考慮建設公屋和公共設施。
明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初步方案,並聽取社會意見;落實執行《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利用與發展中長期規劃(2016-2036)》,有序完成涉及岸線整治和近岸水域利用的短期目標,解決若干直接影響澳門民生和城市建設的重大問題,促進海域資源的合理使用、發展和保護。
加快新城各區建設,包括A區和E1區的設計及建造工程、B區政法區的設計、C區和D區的填海工程。
全力推進都市更新,早日完成討論樓宇重建業權百分比。盡快完成《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的立法程序,正在制訂《設立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法規和《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貫徹“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共房屋政策。進一步強化公屋建設質量的監督,提高公屋的管理水平。
加緊興建台山社屋及望廈社屋第二期項目;明年公佈社屋申請確定名單;修訂《社會房屋法律制度》已提交立法會審議,明年實施社屋恆常申請。
全力推進萬九後公屋建設:新城A區分四期完成興建28,000個單位的目標,首階段的7幅土地規劃興建約7,000個單位;偉龍馬路預計可建近6,500個單位,明年啟動第一期的設計工作;路氹西側東亞運大馬路預計可建約2,000個單位,已開展土地處理及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發電廠原用地預計可建1,500個單位,已開展樁基礎工程。
修訂《經濟房屋法》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明年重開經屋申請,提供約4,000個單位。
加快私人住宅樓宇圖則審批,完善市場營商環境,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三)推進教育全面發展,實施多元人才培養
健全多元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增強愛國愛澳教育,加大資源投入,讓本澳人才不斷成長。
非高等教育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鞏固十五年免費教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促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大力度推廣科普教育,建設智慧校園;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積極拓寬大灣區姊妹學校的覆蓋範圍,增進交流,互動提升。
高等教育方面,《高等教育制度》已生效,成立了高等教育基金和高等教育委員會。着力培養科技人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基礎及應用研究,加強產學研結合,切實提升教學和學術研究水平。
持續建設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促進大灣區相關領域合作;整合高等院校中葡雙語教學資源及基礎設施,構建“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鼓勵教學及科研人員申請國家科技項目;支持本地高等院校走進大灣區辦學,互補優勢,合作發展。
人才培養方面,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保證。政府優化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完善人才政策和相關配套制度,強化人才引進透明度和監察機制。同時,整合本澳緊缺人才需求資料,配合大灣區各城市定期發佈和分享的相關資料,促進大灣區人才信息交流。制訂有利於人才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探討引進高端人才和專才的機制,讓本地人才在互動中拓闊視野,增進知識,成長成功。
明年,人才發展委員會將開展三項有關人力資源及人才需求的研究,包括職業司機供求研究、澳門人口老齡化趨勢研究和人才流動與競爭趨勢研究,為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提供參考數據。
(四)戰略高度謀劃未來,統籌深化青年工作
政府既關注青年長遠發展,也關心青年現實需要。把深化青年工作上升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層面。
青年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政策與資源為引導,持續、細緻地做好青年工作。致力傳承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增強家國情懷,營造良好的青年成長環境。
首階段“千人計劃”共有三千多人參加,成效顯著。不斷優化現有的青年培養計劃,明年將啟動第二階段“千人計劃”,發掘和儲備更多優秀青年。
統籌“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計劃”,並先行推出“澳門青年灣區實習計劃”,開展一系列以文化體育等元素為切入點的交流實習項目。力爭澳門青創支援服務延伸至大灣區更多城市,助力澳門創新創業就業平台與大灣區其他平台對接,為青年提供更適切的支持。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的功能,鞏固“一平台”建設。
加強青年工作的統籌規劃與協調,與青年保持恆常、多元和暢順的溝通渠道,鼓勵他們多途徑參與社會事務。
(五)落實健康城市戰略,推動美滿家庭建設
秉持“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方針,持續優化初級衛生保健網絡,強化政府、非牟利及私人醫療機構的互補合作。增強傳染病及慢性病的防治能力,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加強控煙的宣傳和執法工作,鼓勵居民提高健康意識。
離島醫療綜合體有七座建築物,其中六座已完成樁基礎工程,三幢主體工程預計明年動工,在建中的護理學院將於明年建成;加快推進公共衛生專科大樓建造工程;即將啟用的九澳康復醫院,可提供160張康復和紓緩床位;已在新城A區規劃增建兩間衛生中心,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網絡。
新成立的醫學專科學院,統一承擔公私營醫院專科醫生的教學培訓。《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已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致力培養和儲備更多醫療人才,建立更高素質的醫療團隊。
美滿家庭、幸福澳門是廣大居民的期盼。政府鼓勵僱主提供彈性和多元化的工作安排,協助僱員兼顧工作和家庭。積極推動母乳餵哺,改善和興建兒童遊樂場所,加強維護婦女與兒童權益,落實“澳門婦女發展目標”。
促進長幼共融,鼓勵原居安老。加強社區社會服務軟硬件建設,落實《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推進“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實施“長者社會企業計劃”,支持長者發揮所長。
多方面應對老齡化社會。持續完善長者院舍的設計和配套設施,加強暫宿服務的宣傳,強化對失智症患者的服務,增加對弱勢長者及其照顧者的支援,協助家庭照顧。九澳一間新的護養院已投入運作,為有高度照護需要的長者提供超過200個宿位。明年,長者院舍宿位預計增至2,400個。
完善弱勢家庭幼兒優先入托制度,關注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擴大現有對兒童的關愛網絡。
《社會工作者專業資格制度》法案正在立法會細則性審議,為社工的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制度條件。
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合作,拓展跨境養老、醫療、社會福利、社會援助等領域的互動對接和互利共享,為居民提供更多可選擇的社會服務。
發展體育事業,增強居民健康。優化大眾體育網絡,完善體育設施,在逸園跑狗場原址的中央地段規劃約2.65萬平方米體育設施用地,維持和優化現有田徑足球場,以及新建一座綜合體育館。明年,建成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加強區域體育交流,培育和儲備體育人才。通過更多旅遊和文化元素,不斷優化各項體育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