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仁伯爵綜合醫院今舉行說明會 對有網絡媒體就一醫療個案的報道作出說明

說明會由郭昌宇主持

就網上有媒體報導一高姓居民病情被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一事,仁伯爵綜合醫院今(2月24日)舉行說明會,對其中涉及的醫學問題作出詳細說明。說明會由仁伯爵綜合醫院郭昌宇院長主持,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彭向強、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戴華浩、兒科及新生嬰兒科代主任Jorge Sales Marques出席了說明會。

資料顯示,個案中的患者於2016年2 月12日因工作意外頭部受到嚴重創傷,由救護車送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室。當時患者深度昏迷,昏迷指數(GCS) 5分,雙側瞳孔不等大。腦部CT檢查顯示右額顳頂巨大硬膜下血腫,左額少量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線結構向左側移位,右側腦室受壓變窄。臨床診斷為重型顱腦創傷及腦疝。

仁伯爵綜合醫院的神經外科值班醫生立即為患者行緊急手術治療,術式為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及去骨瓣減壓術,手術成功,病人脫離生命危險。患者隨後送往ICU進一步治療,作氣管切開術後轉普通病房。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硬膜下積液及中樞系統感染,經過積極治療,包括硬膜下積液外引流術及腰椎穿刺術,鞘內注藥等治療,病人硬膜下積液及中樞系統感染得到控制。但患者逐漸出現腦積水,於2016年05月19日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腦積水情況改善。

病人經上述治療後,病情漸趨穩定,神智較手術前有所好轉,但仍然處於昏迷狀態,需要作進一步的康復治療,經與患者家屬協商,並得到患者家屬同意,轉送工聯康復中心。

在該個案中,患者外傷性出血導致室管膜粘連,引起嚴重腦積水,腦室系統明顯擴大,顱內壓增高;經院方採取腦室腹腔分流術後,腦室系統明顯縮少,腦中線結構未明顯移位,腦積水恢復正常,尤其是右側腦室縮少更為明顯,提示手術已達到治療目的,獲得成功。

而就報告指,患者家屬引述香港醫生說“從腦部掃描中評定澳門的第三次腦手術為失敗,因掃描中清楚看到該引流管壓力過低,以致病人左右腦部嚴重偏向其中一方”、“經檢查後,發現腦內的引流管已阻塞,並無任何引流作用。”院方經分析認為,這些言論在醫學上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如果引流過度就不存在阻塞,如果阻塞就不發生引流過度。如患者家屬的引述屬實,院方則對香港醫生的診斷意見和做法有所保留。

事實上,患者事發時是嚴重腦外傷、腦水腫和腦疝形成,醫學上必須去除顱骨降低顱內壓,待病情好轉,再作顱骨修補手術。院方為此採用人造顱骨進行修補手術。患者作第一次手術(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後病情好轉,但因出現硬膜外及硬膜下積液,並無明顯腦積水,因此進行第二次手術(硬膜外及硬膜下積液引流術),術前院方亦已經與患者家屬詳細解釋手術名稱、目的、方式、危險性等,及徵得家屬同意簽字。

第二次手術後,患者硬膜下積液基本消失,患者腰穿腦脊液培養發現細菌,提示顱內感染,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治療顱內感染過程中,病人出現了腦積水。在顱內感染情況下是禁忌做腦室腹腔分流術的,至少要感染完全控制後,才進行第三次手術(腦室腹腔分流術),否則顱內感染可經分流管擴散至腹腔而引起嚴重腹膜炎。所以,院方將該病人的腦室腹腔分流術推遲進行,同時予以脫水治療,並沒有耽誤患者的治療。院方的診斷和治療完全符合神經外科治療常規。在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前,積極用藥物治療,增加營養為手術創造條件,隨時準備為患者做腦室腹腔分流術,而並非如患者家屬所述,是在聽到家屬轉述香港醫生的建議後才決定做手術。

第三次手術後,患者的腦部CT複查顯示:原來擴張的腦室系統明顯縮小,腦中線結構未明顯移位,提示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已獲得成功 。

此外,因病人在神經外科病房經過一系列的專科治療,病情已轉趨穩定,故轉往康復機構作進一步的康復治療和護理,這也是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常規做法。

最後,院方再次強調該病人若願意及有需要,院方將一如既往繼續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