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理工學院舉辦抗戰論壇暨《抗戰時期澳門日誌》首發儀式

澳門理工學院舉辦抗戰論壇暨《抗戰時期澳門日誌》首發儀式

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於5月7日上午9時30分在該院匯智樓1樓1號演講廳舉辦“澳門與抗日戰爭”史學論壇暨《抗戰時期澳門日誌》首發儀式,向澳門教育界贈送新書。

出席首發儀式的主禮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部長徐婷、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黃逸恆、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何少金、華僑報社長鄭秀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虞和平、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澳門理工學院院長嚴肇基、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林發欽等。來自各地的十多位抗戰史專家、本澳十多個歷史文化社團的負責人和十多所中學的校長和歷史老師代表參加會議。

在開幕式上,澳門理工學院院長嚴肇基提到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的“澳門與抗戰”研究始於2015年,經過數年的持續研究和推進,其研究領域涉及口述歷史、史料整理、專項研究、歷史圖志等多個方面,以“抗戰研究叢書”為形式出版的階段性成果有:《澳門人的抗戰》、《孤島影像:澳門與抗日戰爭圖誌》、《平民聲音:澳門與抗日戰爭口述歷史》、《抗戰文獻文物圖錄》、《澳門與抗日戰爭》、《抗戰時期澳門日誌》等,其主題圍繞抗戰時期的澳門、華人社會抗戰、抗戰文獻文物整理、推廣歷史教育等而展開。其宗旨和目標是為構建抗戰時期澳門的文獻文物史料庫,客觀記述抗戰時期的澳門社會發展,彰顯澳門華人社會在抗戰中的應有歷史地位,為復原中國抗戰的多樣性特點貢獻力量和智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虞和平致辭稱,澳門在抗日戰爭中處於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環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特有的貢獻,具有特別的意義,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澳門抗戰史研究採取了多種多樣的方式,把學術研究與大眾教育相結合、開展學界與社會的互動,如採用圖志圖錄、電視專題片、報刊宣傳、文物展覽、口述訪談、報告會、教輔材料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凡此種種,不僅擴大了中國抗戰史研究的領域,豐富了抗戰史研究的內涵,開闢了抗戰史研究的一個新視角,而且擴大了澳門抗戰史的社會傳播面和影響度,很好地發揮了抗戰史研究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最新出版的《抗戰時期澳門日誌:中文報刊視野下的戰時澳門社會(1931—1945)》,分為上下兩冊,百餘萬字,對抗戰十四年間澳門境內所發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社會生活以及澳門華人抗戰救亡與賑濟難民難童等內容,都有較為系統的記載。

中西所致力於歷史文化的教育、研究和普及推廣,近年與本澳不同的社團和機構合作,開展口述歷史、史料整理、文獻電子化和專題研究等工作,並透過出版、展覽、電視紀錄片和報章專輯等形式陸續發佈研究成果。在開展嚴謹學術研究的同時,非常重視將學術成果轉化成社會普及讀物,向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傳播,促進歷史文化教育工作的發展。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