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雜誌(中文版)第130期現已出版。
澳門最歷史悠久的慈善機構--澳門仁慈堂剛慶祝成立450周年。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裏,澳門仁慈堂見證着澳門的變遷,始終秉承創辦宗旨與理念,薪火相傳,並在澳門回歸祖國、新世紀到來之後,為澳門多元文化社會的建設、社會穩定發展和繁榮作出新貢獻。今期一系列的文章,分別為讀者介紹仁慈堂在澳門的悠久歷史及慈善事業;並專訪仁慈堂托兒所馬韶漪校長和仁慈堂安老院李錦雯院長,介紹仁慈堂面向新世紀的社會服務工作。
建築師呂澤強,在〈仁慈堂大樓建築演變與價值〉一文中,從建築角度介紹該建築物的演變與價值。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及澳門藝術博物館成立20周年,藝博館分別與大英博物館及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展覽。與大英博物館舉辦的「大英博物館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除展出來自42位大師的52幅素描作品,更透過3D打印技術為視障人士提供觸覺體驗。另外,今年是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紀念,特此專訪了對他有深入研究的大英博物館策展人莎拉‧沃爾斯。
與北京中國美術館合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大師作品展」,展出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等14位名家大師約90幅作品,讓觀眾感受近百餘年來中國美術傳承脈絡,展現新時代的美。
佳餚美饌,無人不愛,將美食化成藝術雕塑,又是另一種風光,今期分別專訪了3位廚藝高手:澳門廚藝協會主席阮錦鴻、旅遊學院西餅烘焙師Ronald Grindulo Gonzales、旅遊學院糕點師劉擇祥,分享他們的學藝歷程和心得。
由資深傳媒工作者陳思國撰寫的全新專欄「記憶中的行業」,每期都會細說一些傳統行業的變遷,並由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就文章內容繪畫題頭畫。首篇〈超市取代米舖 柴炭遠離民居〉由日常生活必需的柴、米說起。
由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澳門》雜誌(中文版),是一本集時事、經濟及歷史文化等內容的綜合性雙月刊,內容豐富。流動裝置應用程式,除雜誌內容外,還設有快訊及短片觀賞欄目。
《澳門》雜誌(中文版)流動裝置應用程式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macau.macaumagazine.view
iOS
https://itunes.apple.com/mo/app/ao-men-za-zhi/id1048563422?l=zh&mt=8
《澳門》雜誌在澳門文化廣場、星光書店、邊度有書、慢調書旅、文采書店及各大書報攤有售。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