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開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嘉賓合照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今(12日)起一連兩天假澳門君悅酒店舉行,來自十多個國家、地區和本澳,在文化研究方面有顯著成就、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六十餘位專家學者提交論文並在會上發言;國家相關部委,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以及各地嘉賓等400餘人應邀與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開幕式上午9時半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程曉波,以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謝金英出席並主禮。

崔世安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決定了澳門在大灣區發展中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和重要的作用。今年初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提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明確要求。這是中央對澳門的信任,為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澳門找準自身定位、提升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體現出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以及國家發展中的新擔當、新作用。

他指出,文化建設對粵港澳大灣區至關重要。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文化認同來支撐。澳門的城市文化是大灣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百年來中西合璧的匯通與交融,形成了澳門獨特的歷史人文特色。澳門將進一步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增強大灣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引進來、走出去”的過程中,促進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可以說是一件盛事,讓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藝術界、學術界的精英可以互相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當中,香港、澳門、廣東省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外交流互鑑。同時,希望能繼續加強三地青年交流,增進互相了解,加深對三地文化的認識,親身體會國家的成就,增加對國家文化的認同。

馬興瑞致辭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文化同根,都以嶺南文化作為共同傳承,文化交流合作一直十分緊密。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應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厚植灣區人文精神,努力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謝伏瞻致辭時表示,澳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擔當起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繼續秉持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充分發揮多元文化並存優勢,不斷拓展深化國際人文交往,為中國與世界深入交流更好發揮橋樑作用,為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注入更多人文動力。

劉長樂致辭時表示,這次論壇的召開反映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來,大灣區各城市呈現出清晰定位自身使命,抓住時代發展機遇的良好態勢。人文大灣區的建設不僅僅是政治經濟的系統發展,更是廣泛而深厚的大文化的系統發展。

本次國際論壇開幕式由原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北京演藝集團首席演出官、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周濤女士擔任主持。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李德順、日本長崎大學榮休教授Geoffrey Gunn、清華大學熊澄宇教授、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在會上分別發表了題為“網絡科技與人類現代文明”、“論‘合作式對話’的文化交流模式”、“長時段中的澳門與世界:文化變形與東西互動”、“文化傳承與文明互鑒: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及“文化自信與文明互鑒”的主旨演講。

本次論壇設有三個分論壇:“歷史、文學、哲學‑‑人類命運與文化魅力”、“政治、法律‑‑文化傳統與社會進步”和“社會、科技—科技進步與人類文明”。三個分論壇明日將繼續舉行。

本次論壇還邀請了國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高參、香港著名鋼琴演奏家鄭慧,以及澳門菜農子弟學校中學生合唱團作開幕演出。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