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和中國語言文學系合辦的“澳門文學研究三十年”研討會今(3)日舉行,吸引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文學專家學者參與,對三十多年來澳門文學研究的發展作回顧和討論,重新檢視澳門文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軌跡。
會上,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張堂錡以“澳門現代文學研究三十年——出版專著為討論對象”為題,勾勒澳門現代文學研究三十年的總體面貌;澳大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代主任朱壽桐以“澳門文學研究與文化史跡開發"為題,以後現代主義為切合點,探討其與澳門文學的關係和歷史。
逾十位專家學者分別作專題演講,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呂志鵬、台灣東華大學博士余少君、台灣清華大學博士留婷婷分別從詩歌、小說、散文三方面疏理澳門文學研究的軌跡。在前沿理論方面,澳大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龔剛發表新性靈主義的理論特點以及其之於澳門文學的實踐。在史料沉鈎方面,澳門理工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高等學校校長林發欽討論澳門文學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澳大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鄧駿捷則針對二十世紀早期的澳門文學團體“雪社”,敘述它與澳門近代文學的關係。此外,《中西詩歌》雜誌主編、著名詩人黃禮孩分析地域文化裡的澳門詩歌的特點,在被稱作“小城”的澳門中別具深意,澳門聖若瑟大學葡文系講師周夢媛分析澳門中葡詩歌特色,切合着澳門中葡文化交融的社會實況進行討論。
澳門研究和澳門文學研究的開展密不可分,1984年,《澳門日報》舉辨“港澳作家座談會”,與會者呼籲建立“澳門文學的形象”。1986年,東亞大學(澳門大學前身)中文學會舉辦“澳門文學座談會”,澳門文學研究正式登場,至今已三十餘年。在此時刻,澳門研究中心組織“澳門文學研究三十年”研討會,對澳門文學研究的深化有重要意義。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