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風季前的行道樹及公園樹木巡查及修剪工作

使用儀器輔助檢測樹幹

市政署定期巡查全澳行道樹及公園樹木,適時檢查及安排護理,以令樹木獲得合適的養護。為減低風雨季對樹木的影響,自入春以來,市政署已展開修剪和護理工作、檢查及加固小樹的支撐、複檢及陸續移除被評定具有危險特徵及患褐根病的樹木。

人員日常採用國際認可的樹木風險評估目測法進行常規的樹木檢查,並因應樹木的結構狀況,使用樹木檢測儀器輔助,並結合人流、立地環境、樹木健康狀況、加固護理或移除施工安全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直至今年五月已檢查約一萬一千株行道及綠化帶的樹木,已修剪了超過四千四百株,及移除二百多株城市及山坡有危險特徵的樹木。同時,已檢查公園及休憩區樹木約二千四百株,並修剪了公園沿馬路邊的樹木,共辨別出公園及休憩區內一百六十四株高風險樹木,已陸續處理。

另外,為了減低惡劣天氣對新種植不久的樹木可能帶來的破壞,根據各區的種植環境情況,採用合適的支撐方式加固樹木。同時為加強應對危險工作,市政署每年與消防局及海關分享安全使用鏈鋸的技術,透過理論介紹與實務操作練習,提升搶險安全性。

持續有序推進山林生態修復

市政署於去年完成第一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後,今年繼續進行第二期修復工作,透過補種、換種方式種植約五千株樹苗,連同林份改造兩公頃種植約二千株樹苗,合共種植七千株樹苗,相關工作正按序推進。

二○一七年及二○一八年,澳門經歷超強颱風吹襲後,市政署得到廣東省林業局的支持,於二○一八年啓動山林修復工作。由於本澳山林受損面積大,地形複雜,修復工作難度十分高,同時從生態保育角度考慮,盡量避免影響野生動物的棲息空間,故進行山林修復規劃時,採“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於二○一九年順利完成第一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於離島十一條步行徑兩側十米範圍內的林份種植約三萬五千株苗木,並持續進行種植後養護,於今年春天漸見成效,各步行徑兩旁均發現小樹苗明顯成長,逐漸適應山林多變的自然環境,當中宮粉羊蹄甲、銀葉金合歡及火焰木等品種較為顯著,由二月份開始陸續開花,觀花步行徑分別有東北步行徑及黑沙水庫家樂徑等。

第二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在路環步行徑(標距柱01-01-05至01-01-07段)的山林展開,面積約五公頃,透過補種、換種方式種植約五千株樹苗,種類選取長壽的華南鄉土樹種,例如木荷、楓香、鐵冬青及海南蒲桃等,打造具高生態效益和特色景觀的生態廊道,藉此增強澳門山林的生態及景觀功能。

各項山林清疏、開挖樹穴及施肥等前期工作已於三月完成,並已逐步開展種植工作,期望樹苗盡快適應山林多變的自然環境,打造具高生態效益和特色景觀的生態廊道。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