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特區政府近期舉行多場《夾心階層住房方案》專業和社團諮詢會


自開展《夾心階層住房方案》公開諮詢以來,特區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已陸續舉行了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相關專業社團、地產業界、工商金融界、傳統社團等多場諮詢會,廣泛收集專業界和有關社團意見。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代局長吳海恩、房屋局局長山禮度、法務局局長劉德學、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副局長林媛等出席上述諮詢會,並就有關意見作交流回應。

參加諮詢會的專業和社團代表,普遍歡迎政府提出的“五個階梯”房屋政策,認為政府致力解決不同群體和階層的住屋需求,體現了政府的擔當和作為。多數代表認同“夾屋”政策理念,認為其填補了經屋和私樓之間的住屋需求空白。也有代表認為,夾心階層住屋問題應循諸如私樓“減辣”的方向解決,而無需另闢蹊徑。有代表表達了對夾屋的推出會對私人房地產市場造成影響。

多數與會者支持諮詢文本提出的“夾心階層”的第一個定義,認為其覆蓋了更多人群,尤其那些“高不成低不就,兩頭都不到岸”又有剛性置業需求的市民。有與會者表示經屋和夾屋的申請人不應重複申請。多數代表認同夾屋是使用公共資源建設的私人樓宇,故應對申請資格嚴格把關。

關於申請者的身份限制,有與會者認同家團成員至少過半數是澳門永久居民,而申請人必須為澳門永久居民;也有人認為澳門永久性居民應得到優先保障。年齡方面,有意見支持個人申請人須年滿23歲、家團申請人須年滿18歲,亦有人建議統一申請人年齡為23歲。

關於申請者的收入和物業狀況,有意見認同文本提出的申請者月收入下限設定為“低於經屋每月收入上限20%~50%”,認為假如幅度超過50%,將會導致夾屋和經屋政策對象界限模糊,夾屋政策會缺乏針對性。也有人提出,夾屋收入下限不應與經屋上限重疊。也有人建議,收入上下限的釐定應考慮澳門未來經濟狀況對市民收入的影響。有意見建議,申請人和其家團成員需兩年內無澳門物業,也有意見認為不應就此訂立硬性指標。

定價方面,多數與會者認同諮詢文本提出的以相鄰區域市場樓價按比例折扣計算的方式,也有與會者認為應按建築成本定價。有意見希望以同區經濟房屋價格和私人樓宇樓價的中間價作為“夾屋”售價。有意見認為定價除了考慮樓層與面積外,也需考慮樓宇位置與周邊配套。

取得方式方面,代表們普遍意見支持採用計分排序方式,也有代表提出採用權重抽籤的分配方法,並提出新婚家庭等優先考慮事項。有人建議夾屋取得方式應結合申請類別、配額比例和電腦抽籤結果釐訂選樓的先後次序。

關於夾屋的禁售期和隨後的轉售,代表普遍認同設立禁售期,但需考慮允許居民在禁售期內轉售單位的特殊情況,以及禁售期結束後轉售須補一定比例差價給政府。不少與會者認同設16年禁售期,認為惟有如此,才能使得夾屋的投資回報誘惑力減低;亦有少數意見不認同設禁售期。代表們普遍支持限制轉售對象為夾心階層居民,夾屋不應流入私人市場。

在夾屋面積、建設質量方面,有與會者認為應適合一般家庭實際需要,認為夾屋應“實而不華”,贊同夾屋素質高於經屋低於私樓。也有意見不認同夾屋質量要優於公屋。

有發言者關注“夾屋”的用地、供應數量及時間表,認為應盡快利用成熟的填海地和收回的閒置土地興建夾屋。有人建議政府在考慮未來房屋供應時需要對整體房屋政策做好頂層設計,統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跨部門工作小組成員認真聽取了有關意見並做了回應。

政發局代局長吳海恩強調,推出夾屋的目的是為了構建合理的置業階梯,這是賀一誠先生參選時提出的施政理念之一,也是政府2020年施政重點,顯示新一屆政府關心居民的住屋情況。階梯房屋是現屆政府提出較為系統的住房供應計劃,它考慮到不同社會階層的安居需要和購買能力,是更好解決澳門居民住房問題的施政理念。他指出,諮詢工作的重點是要釐清“夾心階層”的定義。對於發言者的意見,他回應說,夾屋需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夾屋的定義、申請資格和條件、收入及資產限制等等,希望透過本次諮詢多聽取社會意見以凝聚共識。

房屋局局長山禮度感謝來自不同專業和社團的代表就夾心階層住房方案提供意見及建議。他回應時表示,特區政府希望透過夾心階層住房諮詢,讓居民可以在公共房屋與私人樓宇之間,提供一個新的置業選擇,期望社會各界對“夾心階層”的定義(如收入水平,應否涵蓋部分收入較高的經屋申請者,及資產限制等)發表意見,集思廣益。他重申,政府關注居民的住房需求,未來將會透過新城A區28,000公屋單位、偉龍6,500公屋單位以及在建的社會房屋和籌建中的長者公寓陸續增加供應,回應居民住房需求。

法務局局長劉德學回應時指出,夾屋政策的提出是政府房屋政策供給側的精細化,以精準滿足不同階層市民對住屋的需求。他強調,政府推出夾屋、經屋或者長者公寓政策時,會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審慎評估,平衡好各方利益,確保樓宇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政府會根據諮詢意見,做好政策設計,以法律的形式進行明確和推行。

《夾心階層住房方案》公開諮詢為期60天,從10月13日開始,至12月11日結束。跨部門工作小組期望市民和社會各界透過諮詢會和其他形式繼續發表意見,凝聚共識。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