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整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整體試運作良好。泵站正式投入運作後,相信能緩解內港北區域於暴雨期間因內澇和天文潮引致的海水倒灌,而待工務部門完成內港南的治水工程後,可望提升內港整體的防澇效果。
內港一帶位處低窪,部份區域較易受天文大潮影響導致水浸,若同時出現暴雨或風暴潮,在疊加效應下,水浸會對區域一帶產生較大的影響。市政署於2019年起開展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利用排澇手段,將新馬路至沙梨頭街市的內港沿岸一帶雨水截流,封閉沿岸的出水口。截流後,雨水經集水渠道接入新建容量近2,200立方米的大型雨水箱涵渠及預制混凝土渠,並排入內港25號與26號碼頭之間水域新建的EP8雨水泵房。
目前,EP8雨水泵站已完成基本結構、內部機電設備安裝、變電房建設等工作,正進行內部裝修、機電線路接駁、設備調整等,亦正進行調試運行。而有關公共道路部份,包括專營管線回復、馬路雨水集水井重建、路面重鋪回復等,正有序持續進行。
市政署強調,由於媽閣至沙梨頭一帶為內港沿岸低窪區域,而渠網具有互相聯通的特性,要提升整個區域的排洪能力、改善水浸問題,不能單靠在低窪區域的其中一個節點建造雨水泵房和箱涵渠系統,須要各部門多管齊下,以不同手段共同解決當前問題,在內港南及其他區域建成相應系統和箱涵渠,負責不同集水片區的雨水排洪工作,構建一套完整的防洪體系,泵房的運作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新建的EP8雨水泵房面積約為350平方米,設有四台潛水螺旋泵,每台水泵設計抽水量為每秒4.76立方米。泵房的集水面積46.5公頃(465,000平方米),覆蓋範圍由新馬路至沙梨頭街市一帶區域。排洪能力最高可達每秒14.28立方米,相當於2分多鐘便可以排清一個標準泳池的水量。當海水的高度未越過泵房對出的矮牆時,泵房便會發揮最佳的排澇防浸作用,將雨水加快排走,舒緩內港北一帶的水浸壓力;若堤圍失守(即潮水高於4.1米或以上),海水持續湧入路面,大型集水箱涵渠將持續處於滿載情況,泵房雖仍能保持運作,但發揮的排澇防浸作用將大大降低。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