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橫琴口岸臨時核酸檢測站周三啟用 應變協調中心不排除因應風險再推出其他控制措施

應變協調中心今舉行記者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於今(14)日舉行例行記者會,仁伯爵綜合醫院戴華浩醫務主任、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藍同好處長、治安警察局李德輝處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梁亦好協調員共同會見傳媒。

戴華浩醫務主任表示,截至6月14日,本澳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已連續442天無本地病例報告(包括無症狀感染者),連續4天沒有新增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累計確診病例52例,累計死亡0例,累計出院51例,50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僅2例為輸入相關病例,無任何醫務人員受到感染。目前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有1例無症狀感染者,2名外地曾確診無症狀復陽病例, 7名從高危地區入境抗體陽性人士,4名廣州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次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6月11至13日共3天的全澳核酸檢測採樣總數共有57,864人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資料,而截至今(14)日下午4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255,556劑,已接種人數共有177,279人,其中已接種1劑有97,794人,已完成接種2劑有79,485人。另外,在過去24小時,衛生局接獲23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0宗嚴重不良事件,23宗輕微不良事件;由開始接種疫苗至今,累計1,026宗不良事件通報,包括3宗嚴重不良事件,1,023宗輕微不良事件。

戴主任公佈,衛生局與南粵醫療科技合作,將於橫琴口岸開設臨時核酸檢測站,以方便由橫琴口岸入境的人士;該臨時核酸檢測站將於週三(16日)開始營業,時間為下午2時至9時,收費每次70澳門元,每日服務名額500名,當局將視乎實際需求增加檢測名額。他亦介紹了廣州的疫情,指出在廣州流行的新冠病毒是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定名的Delta變種毒株,該毒株最初發現於印度,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的特點。他強調,是次疫情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傳播力強,體現在病毒可通過一頓飯或短暫的非直接接觸傳播;所以,廣州是次的Delta變種病毒感染雖由一位長者開始,卻可在短短一周內出現三代感染,並導致廣州1800萬人需要接受核酸檢測,政府不得不暫停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集中醫護力量開展大規模核酸排查。他提醒, Delta變種病毒已在本澳第51例確診者身上發現,而澳門和廣州、佛山地區相鄰且人員來往頻密,不能排除隨時有携帶此病毒的人士進入澳門,而昨日就發現一名確診者的次密切接觸者進入澳門社區,這也是政府為何收緊各項防疫措施的原因,希望市民諒解和配合。市民亦有必要準確掌握和記錄自己的行蹤,以便及時發現和可疑感染人士的接觸情況,做好保護措施。他再次提醒市民,須明白澳門隨時可發生疫情,感染的風險無處不在,接種疫苗才是預防感染、減少併發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並再次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市民應儘快預約接種,保障自己、保護家人,幫助社區形成免疫屏障,守護澳門。政府亦會不斷提升疫苗接種能力,增加接種點和接種名額。

就記者查詢疫苗庫存數據時,他表示,6月10日曾公佈本澳疫苗庫存的情況,當時國藥疫苗約有30萬劑、mRNA 疫苗約有2萬劑,一般每日使用的疫苗約為7,000劑,當中國藥疫苗佔85%,mRNA 疫苗佔15%。至今(14)日,國藥疫苗仍有27萬劑、mRNA 疫苗仍有15,000劑的庫存。

就記者質疑為何改變公佈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的方式,他解釋,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的不斷增加,大量數據已表明本澳所提供的疫苗具很好的有效性及不存在重大的安全性問題;而本澳現已超過四分之一市民接種疫苗,即每天因不同原因前往就診的人士中已有相當多人士接種疫苗,其出現的不適很明顯與疫苗無關,大多屬偶合事件;所以,不可能把每一宗不良事件都作詳細公佈。但他強調,調整公佈方式是不希望引起市民誤解和不必要恐慌;日後倘有嚴重不良事件、甚至死亡事件,如果經過初步分析發現與疫苗相關,當局一定會公佈;如果屬不確定性,即不確定是否與疫苗相關,也同樣會公佈。

另外,就設於台山和美的路的工人醫療所將於明日 (15日)起開放國藥新冠疫苗接種,戴主任表示,疫苗接種站有提供即場登記接種名額。他指出,以往疫苗接種需要提早前登預約,當局已更改程式,系統會即時顯示各接種站點的尚餘名額供市民預約,各站點每小時亦提供即場登記名額,先到先得。目前,綜藝館接種站的即場登記名額較多,呼籲市民若有需要可前往到場接種。

梁亦好協調員報告, 6月11至13日共3天需接受醫學觀察人士共新增368人,其中澳門居民235人,非澳門居民133人。截至昨日,累計醫學觀察人士有39,211人。現正進行醫學觀察人士有1,807人,1,799人在指定酒店、8人在衛生局設施。

她指出,因應昨日本澳有1名外僱被列為廣州新冠肺炎病例的次密切接觸者, 6月12日和13日曾到過其工作的御麟殿粵菜館的市民,須於今天內致電28700800或電郵pere@ssm.gov.mo登記資料,衛生局明(15)日天起將向這些人士發出短訊,安排於6月16至17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她強調,此名次密切接觸者和廣州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在同一車箱内的日期為6 月4日,距今已有10天,而其6月10日曾進行的核酸檢測為陰性, 13日的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亦均為陰性,顯示其受感染和傳染的風險較低,但考慮到其工作的御麟殿粵菜館為飲食場所,顧客較多,他們在進食期間不能配戴口罩,為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在社區傳播的風險,需採取較過往跟進次密切接觸者更嚴格的防範性措施,呼籲市民不用恐慌; 6月12日和13日曾到過御麟殿粵菜館的市民應登記安排進行核酸,而其他曾接觸去過御麟殿粵菜館市民的市民/家人風險則極低,不用跟進。她表示,透過上述事件,恰反映出健康碼記錄行程的重要性,而衛生局的技術團隊亦正努力開發有記錄行程功能的健康碼手機應用程式,待有進一步詳情將適時對外公布。

就有記者問到有從廣州回澳門超過20日的市民,當局仍通知要求核酸檢測,健康碼被轉紅色的情況,她解釋,早前為跟進曾經前往廣州或佛山人士的健康情況,當局會安排有關人士進行核酸檢測,對象是6月10日或11日曾在其健康碼申請中,表示曾在14日內前往廣州或佛山的人士,並在6月9日後便未再進行核酸檢測;因此,當局便於12日早上向該等人士發出短訊,要求有關人士根據短訊內的連結預約核酸檢測,否則就會在昨(13)日12時把有關人士的健康碼轉成紅色。而記者提及的個案,很可能是有關人士尚未在其健康碼上修改旅遊史,即仍在10日或11日的健康碼系統上作出相關申請。如任何市民遇此情況,可按短訊要求前往指定地點進行核酸檢測,或聲明是因其錯誤申報所致,並簽署確認,後通過掃瞄或拍攝照片方式,電郵pere@ssm.gov.mo至或傳真28533524,聲明內須包括個人身份資料及聯絡電話,以便當局能稍後聯絡有關人士了解情況。

而就記者質疑一名外僱被列為廣州新冠病例的次密切接觸者能入境本澳,是否有關申報存漏洞一事,她表示,該次密切接觸者亦是在昨天才得悉自己曾與一位密切接觸者同車,而其健康申報亦如實申報未曾去過中、高風險地區,並持有有效核酸陰性檢測報告,故可入境澳門。她強調,新冠病毒流入本澳市區的風險是存在的。當前,本澳市民除應繼續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外,亦應及早接種疫苗;廣州現時的確診個案中絕大多數為未接種人士,包括30%為60歲以上人士、30%為18歲以下人士,其中又有多位確診人士,因曾接種過一劑疫苗,其病情明顯較輕微;可見接種疫苗之重要。同時,她亦指出,只有在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後才可定義某人是密切接觸者或次密切接觸者,並不能透過個人的健康申報而發現,除非可通過一些大數據發現當時某人曾跟患者有密切接觸,這樣健康碼才會即時變色,故此,當局只能希望讓市民儘量知道自己的行程,並通知市民有關患者的行程,讓市民了解其行程有否與患者相近。她亦指,很多人關心有關廣州案例的次密切接觸者的行程情況,而該次密切接觸者跟密切接觸者接觸時現已超過11日,及其兩次檢測及血清檢驗均為陰性,而是次衛生局對其採取較嚴格的措施則是基於其工作地點為一飲食場所,客人較多及逗留時間較長,而他的其他活動軌跡的風險相對較低,因此不需要作特別跟進。

有記者關注到政府正研發手機程式方便市民記錄行蹤,她表示,目前行程紀錄程式仍未有定案,初步構思是在澳門健康碼系統內增加行程記錄,倘若市民到達某場所時,可通過掃碼記錄自身行程,一旦市民需要生成健康碼時,健康碼系統將自動把政府已列作疫點的地方,與市民先前已填寫並儲存在手機內的行程作對比,假如相關行蹤與任何患者或密切接觸者相匹配,例如是雙方曾到達同一疫點時,有關人士的健康碼便有可能變成黃色或紅色,系統將會作出提醒。她強調,相關行程資料只會記錄於市民的手機上,不會上傳並記錄在政府的資料庫內;而不同顏色的健康碼能代表不同人士的不同健康風險,因此在進入場所前展示健康碼是相當重要。她亦補充,相關程式定會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定。

就本澳防疫措施是否應作出調整,以降低所面對的風險,她表示,當局一直會根據不同地方的疫情改變,調整出入境措施。一旦發現某地方的風險提高,便會相應地提高針對該地的出入境檢疫措施,例如最近便要求所有往返廣東與澳門的人士,從原有7天改為須持有48小時內所作出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以上措施便是風險控制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當局亦不排除將因應風險再增高而推出其他風險控制措施。她強調,推出任何措施一定要平衡在實際層面上的可操作性,儘量減少對市民生活上的影響。

會上,藍同好處長匯報了在指定酒店進行醫學觀察的人數,李德輝處長則報告了市面情況和出入境情況;他們並回答了相關提問。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