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掌握《新來澳人士(簡稱新移民)》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生活狀況,並探索出他們對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以便特區政府在制定有關社會政策和服務發展時作參考,社會工作局因而委託澳門大學開展壹項名為《新來澳人士之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的研究。 該項研究的受訪對象,一部分是從保安協調辦公室於1999年7月至2002年8月對內地來澳定居人士進行入境登記的10,624份登記表中,以隨機抽樣方式抽出1,400人為對象;而另一部份則是從為新移民提供相關服務的民間組織中,選取了840個在澳門定居而未滿7年的內地新移民作為訪問對象。在調查中,總共發出了2,240份問卷,成功收回2,111份,而其中有效問卷為2,078份。現謹將調查研究的結果摘要如下: 一.內地新移民的特徵:
1. 個人特徵:女多男少;年輕型人口,勞動力強,老、幼撫養比率低;教育程度低,近八成人口是初中或以下,其中小學以下亦有四成;謀職不易,失業率高,有工做時,收入低,工時長,休息少。
2. 家庭特徵:家庭人口較多,3至5人家庭佔了八成;五成以上的家庭每人每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或以下,(倘若來澳已達18個月時)可能是社工局援助金服務內之潛在個案。收入不定開支大,卻反映出有相當部份的新移民在節衣縮食的條件下生活,表現出刻苦精神。 二.勞動就業與生活質素:
明顯地,新移民來到澳門後,在勞動人口中有五成的人必須轉行,面臨著新環境和新工作之適應;在非勞動人口中有三份之一為家庭主婦,在來澳後轉為就業人口。在就業人口中,學歷較高的家庭,其家庭人口較少,負擔較輕,生活開支較寬鬆,生活較寫意;而失業家庭中卻明顯地人口多,負擔重,生活開支拮据。 三.對社會的滿意度與適應度:
1.在總體評估來看,新移民在社會生活(居住、醫療及教育)方面的反應是滿意的,惟在社會援助方面滿意稍低,反映出主要的社會援助和服務還存在沒有充份發揮的情況。 2.澳門社會給予新移民的吸引力(滿意度)頗大於其離心力(最不滿意),移民的依親動機(夫妻團聚、父母或子女間的互相投靠等)是促使他們克服困難,適應社會從而融入社會的主要因素。 總此,調查發現,在1,567個家庭6,256人中,由於全家收入少或人口多或兩者兼而有之,約52%的家庭其人均每月收入在1,000元或1,000元以下(最低是375元),他們是新移民中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而最需要是“就業支援”和“提供再培訓服務”,使其人力資本增值,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 四.研究報告建議特區政府有關機構在為新移民提供相應的社會福利服務時,必須從三方面作出回應和改善:
1.更新觀念,在制定社會福利服務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時,必須轉換觀念創新發展:由過去純消費的福利服務轉變為人力資本投資性的福利服務,即著重服務對象素質之提升,增強其面對生活困境的能力,在這個前提下進行政策上、制度上和措施上的創新。 2.立足於投資性的社會服務(即指可預期服務對象在若干時日後,均可獨立生活甚至回饋社會),進一步健全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制度,充份發揮其作用,同時加強對相關民間組織的支援。 3.高瞻遠矚,與時共進地修訂和提升移民政策,即指是“以提高人口質素為中心,適時適量適度地增加人口”的政策。 上述的研究報告現已上載於社會工作局的網頁,有興趣的市民可到該局網頁http://www.ias.gov.mo 下載。如欲索取報告文本,可到該局位於美珊枝街五號的研究暨計劃廳。此外,社會工作局亦會將有關報告送交立法會及相關的民間機構與公共部門。市民如有查詢,亦可致電3997513與該局研究暨計劃廳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