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二零零六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第三部分及結語)


第三部分務實應變攜手創建 主席,各位議員:
今日的澳門,正處於數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大變局。很多事物,過去理所當然,現在開始失去理據;過去有所保留,現在開始獲得肯定,過去不能想像,現在開始視作平常。變局的演進,陸續揭開了從微觀領域到宏觀領域的眾多深層次的問題,突顯出社會整體素質水平和發展能力的問題,也突顯出名義與現實的失調,理念與效益的差異。與此同時,變局也提供大量全新的機遇,並促使社會回歸現實,重新學習,拋棄落伍習慣,放膽務實開拓。大家逐漸領悟到,特區面對的挑戰,已經不再屬於同一性質發展階段中的逆境或順境的課題,而屬於一個結構性的時代轉換的課題。 面對變局,必須透過深入的研究,凝聚睿智的共識,確立適應變局的革新方向。我們要以戰略上的循序漸進,結合戰術上的務實機動,以合理的代價,突破澳門發展的樽頸地帶,將變局變為我們的順水之舟,駛往未來的福地。 越是面對複雜多變局面,越要鞏固我們的穩定基礎。我們必須維持和強化特區的治安力量,開展現代化的訓練和管理,引入進步的人文精神,密切對外訊息溝通和合作,打造一支展現特區風采的精銳治安隊伍。同時,我們還要強化在金融、衛生等其他領域的安全部署。全社會的安全意識亦應成為公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 我們必須在基本法的指引下,有策略,有步驟地促進民主政治的發展,首先實現現有條件下的民主因素最大化,並用機制民主促進體制民主,從機制民主培養出初步的民主生態,最終實現全面的體制民主化。我們將於明年全面檢討政府現行的諮詢機制,革新、優化既有諮詢組織的功能,同時建立一個面向各個層面、各個階層的,具有廣泛的民意代表性和充分專業權威性的全新諮詢機制,對民意進行全面的吸納和提煉,使民意更為集中,從而有利於政府政策準確反映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有利於政府的施政得以進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透過這一機制,擴大政府的執政力量,使政府與社會各階層加強互動,從而更好地實現“澳人治澳”。在這基礎上,我們才能在社會的各種聲音之間建立起良性的平衡,使不同階層既互相尊重又互相制約,各得其所,預防不合理的利益傾斜,以確保社會的最大穩定,確保變局產生的衝擊獲得最大緩衝;才能集合廣泛的政治資源,真正提升政府的施政能力,有效落實施政的問責性,制約錯誤政策的出台和後果;才能讓各方有志之士,藉由公平的政治參與磨練成才,使“一國兩制”事業的核心隊伍後繼有人。 時代的交替,也要求我們對“以民為本”的定義和實踐,進行新的思考。以民為本不等於“代民為本”,不等於由政府部門包辦所有的民間事務。在堅持行政主導的澳門特區,政府、民間組織、企業之間所存在的,應是互為依存、互補合作的關係。同時,政府和社會其他成員均有責任準確定位,釐清職責,突顯各自特長。凡是政府職責範圍內的事,特區政府將義不容辭,全力承擔;可由民間處理之事,應讓民間社團、機構以至企業大展所長,政府則扮演支持和配合的角色。理論和實證均顯示,這是一種較好的善用資源、提升效益、增強凝聚力的社會運轉模式。 良性競爭,有助於提升澳門整體的素質。我們既要注意投放社會資源的普及性,也要避免機械的平均主義。競爭和奮鬥所換取的才是可持續的和諧、穩定和進步。基於內外挑戰的加快出現,政府將整合社會力量,加快構建學習型社會,各級官員和社會精英應當發揮楷模作用。 眾所周知,民本觀念與民粹主義毫不相同。政府各部門將繼續主動、全面傾聽市民的聲音,並把當中的合理成份融匯於具體的施政之中。事實上,一個任何時候人人都能稱心滿意的社會,既不現實,也不可靠,更缺乏奮進的動力。真正以民為本的社會,是一個以全體市民的自覺、自主、自強為根本,藉由公平的遊戲規則、科學的處事態度,在忍辱負重中拚搏不懈,在百尺竿頭中更進一步的社會,一個兼融本土居民和外來建設者的福祉,兼融當代人和下一代的福祉的社會,只有這樣的社會,才能在動態中實現持續的穩定,在制衡中實現整體的和諧,才能以最合理的成本實現個人發展機會的最大化,才能在改變了的時空條件之下,讓各種經得起考驗的歷史價值得以保留,使我們不但能延續源遠流長的生活魅力,又能進一步擁抱自成風格的時代繁榮和進步。 在回顧特區成立六年,尤其是過去一年的施政實踐,前瞻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之後,特區政府決定在明年開始,逐步推出多項具針對性的施政部署── (一) 繼續實行過去一年所採用的稅費減免措施和社會福利項目:
── 繼續減收全體就業市民25%的職業稅;
── 繼續免收明年所有營業稅;
── 繼續減收每一工商、住戶明年房屋稅500元,如本身應繳的房屋稅未達500元者則不需繳納;
── 各商戶於明年繼續免納招牌稅;
── 各酒樓、餐廳於明年繼續免納旅遊稅;
── 繼續免收明年小販牌照費;
── 繼續免收明年街市攤檔租金;
── 繼續免收明年非人壽保險印花稅;
── 繼續免收明年銀行信貸營運的利息、佣金及其他銀行服務佣金等的印花稅;
── 繼續發放長者津貼。 繼續採取和強化扶助本地中小企的措施: 對於中小企的扶助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除在人力資源和區域合作等領域加大工作力度外,政府還決定: ── 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援助計劃,適當加大貸款額度,進一步緩解中小企的融資困難;
── 加快相關行政程序,並透過各有關機構將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完善、更有效、更到位的諮詢、培訓、訊息和技術輔助;
── 經約一年時間的研究和籌備,啟動舊區重整工程,為中小企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和發展空間。 (二) 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
── 於本學年開始,將免費教育下延至幼兒教育的第一、二年級。下延工作將於修訂後的非高等教育制度法案獲通過後馬上進行,相關學費支出屆時亦將得到發還; ── 於本學年開始發放由幼兒至初中教育的補充服務費的津貼,並於2006/2007學年全面取消該服務費,以減輕家長負擔; ── 於2006/2007學年開始實施高中普及津貼制度,對每位高中生發放5000元津貼;在未來兩三年內完成研究分析,形成具體方案,爭取不遲於2009/2010學年實施高中免費教育,全面實行十五年免費教育。 實施上述措施,以及增加對非入網學校學生學費津貼等措施,政府在明年的教育投資將超過8億8千萬元,對比今年的增幅超過50%。 (三) 提供更為妥善的醫療服務,維護居民身體健康:
── 根據目前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將公立醫院各科室重新合併;
── 大力提升協作,縮短專科輪候時間,完善急診分流制度;
── 增加公立醫院醫療設備和設施,擴建有重大需求的急診部;
── 在預防禽流感等嚴重傳染病方面,與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部和鄰近地區建立起密切溝通機制,預防和應變的措施均遵循世衛指引,兩大醫院建立起流感監察網絡,貯備較充足的抗病毒藥品。我們將作好一切準備,在必要時將採取一切可行措施,把廣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置於最優先的地位。 (四) 全面考量和促進社會褔利事業的發展
── 在明年初着手研究調整維生指數,根據科學的理據和分析結果,將最低維生指數所涉及的金額予以合理提高,屆時,各社會福利的資源投入將依據新指數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 ── 在明年繼續加大對老人和其他弱勢群體的關懷力度。政府將以科學方法有效掌握長者群體等的服務需求,加強對老人院護的支持,透過“老有所為”等計劃,激發長者活力潛能,使長者感受生活的尊嚴。老人津貼亦將與維生指數直接掛鈎。此外,政府還將對確有需要的貧困人士增加生活補助,協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本澳社會。 (五) 協助弱勢群體克服居住困難,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 改變社屋興建與批地回報掛鈎的長期被動方式,政府將主動覓地,自行興建社會房屋; ── 於三年內主動興建起約4000個社屋單位,爭取於五年內興建不少於6000個社屋單位; ── 研究採取分級減免物業轉移的印花稅的方式,協助市民解決首次置業問題,惟獲減免之住宅單位在一定年期內不得隨意轉讓; ── 計劃推出符合澳門長遠發展需要的填海計劃,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動權,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填海所得土地還將使我們更有能力紓緩交通困擾,拓展休閒空間,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確保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 明年將加快完善與房地產業有關的法律,陸續出台一系列法規,解決物業登記方面長期存在的問題,杜絕在樓花和樓宇交易過程中的不法行為,壓抑過度的炒賣現象,減少經濟泡沫出現,保障廣大市民權益,推動樓市健康發展。 (六) 不懈改善就業狀況,紓緩人力資源不足壓力 政府始終不懈推動就業情況的改善。我們將繼續以“以工代賑”的原則處理弱勢失業人士的問題,並致力倡導生活責任和承擔精神。引入援助金的獎勵安排,實行“積極人生服務計劃”。 由於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已由個別行業擴展至社會各個層面,政府決定在明年起,在保障本地僱員就業的前提下,採取更為有力的措施以紓緩本地區人力資源不足的壓力。 透過人力資源委員會和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的研究、協調,政府將從明年上半年起實施徵收外地僱員附加費的制度,並強制要求輸入外地僱員的企業,優先聘用本地人士。 上述徵收的費用主要用於:
1. 培訓失業人士,尤其是中年的失業人士,使其盡快提升重新就業的信心和能力;
2. 研究並逐步嘗試把部份費用,連同政府另外的資源投入,用於補貼本地中小企在聘用本地僱員方面的薪酬支出。 結語 主席,各位議員, 儘管前景較為樂觀,但現實和未來的挑戰確會層出不窮。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不但應是政府施政的座右銘,也應是全社會的基本共識。我們作出多項推動社會協調發展的決策,是經過集思廣益、深入研究分析的結果。必須強調的是,我們不會不顧客觀的現實和未來,盲目地推行福利主義,以令到特區的活力和發展後勁有所下降;但同時,作為一個體現市民整體利益的特區政府,我們當然會對更合理地分配發展成果的社會訴求,作出及時而適當的回應。我們將努力爭取更多和諧、穩定的發展空間,使大家能更快地、更好地適應這個重要的過渡時期,更有效地調節好經濟急促演變所帶來的衝擊,同心同德地推進“一國兩制”的建設。我們亦希望上述措施能更好地體現社會公平,弘揚人際關愛精神,鼓勵市民,尤其是年青一代奮發上進,提升全體澳人素質,強化澳門的綜合競爭力。 事實上,任何時候都不存在絕對的、無條件的繁榮,部分領域的繁榮和部分領域的調整可以同時長期並存。成長以代價為前提,成功以失敗為養份,我們必須創造更加公平的機制和機會,然而,處境的改善,生活的富足,最終必須取決於每個人無可代替的自我抉擇與行動。 因應特區從現在到未來一段很長時間的社會演變趨勢,重整人文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無疑已經構成政府施政的主體戰略課題。任何利益的追求,必然預設一定的倫理前提,任何利益的獲得,也必然經歷一定的倫理過程,任何利益的分配,更必然體現一定的倫理精神,因此,經濟建設本身就是人文建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任何價值理念的提供,必然以一定的社會需求為前提,而任何價值理念,在當代人類文明的既定條件之下,亦往往以一定的自由競爭,經過市場規律的作用才能普遍落實,因此,人文建設本身也是經濟建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在經濟建設中貫徹應有的人文理念,同時必須借助應有的市場工具,使人文建設更加切實可行。只有經濟建設和人文建設融合無間,社會才能擁有多層次、全方位的物質繁榮與精神繁榮,生活素質的提升才能避免令人遺憾的重大遺漏,以人為本的崇高理想才能真正地、可靠地、持久地得到落實。
對於上述前景,我們充滿信心。我們的根據在於: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之下,我們擁有勤奮進取,守望相助,達觀寬容的廣大市民,我們擁有經得起漫長歷史考驗的多元社會傳統,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由外傳入的先進事物和觀念,我們擁有為澳門的穩定和進步作出共同承擔,代表各個社群、族群、宗教、界別和階層的團體,我們擁有強大祖國和全國人民無與倫比的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置身於追求和平、穩定、革新、發展這個普世時代潮流之中。我們由此深信,我們既然能夠克服社會調整期的種種挑戰,也一定能夠克服社會繁榮期的種種挑戰,不但能夠創造我們現在和未來的一切,更能夠創造這一切所承載的豐盛、深遠的價值和意義。 六年以來,立法會對政府作出不可或缺的合作和監督,確保政府順利施政和避免重大政治失誤;廣大公務人員付出巨大的辛勞,直接承擔政府施政的使命;全體市民更作為政府服務的基礎和對象,每一天都對政府工作給予寶貴的協助和鞭策;中央人民政府及各個駐澳機構對特區的所有事務,都作出了毫無保留,毫無間斷的支持,在此,我衷心地一一致以無盡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的報告到此結束,多謝主席,多謝各位。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