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中山大學、荷蘭駐廣州總領事館及廣州博物館聯合舉辦,“1730-1830年間廣州與長崎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將於12月6至7日,假澳門旅遊學院啟思樓大禮堂舉行。會議每日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下午二時至五時,以普通話及英語進行,設有同聲傳譯,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 早於16世紀,澳門在東西方的貿易上已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更是不同民族貿易經商的基地,包括歐洲、廣東、日本、菲律賓群島以及其它東南亞地區等。由於過去擁有豐富的國際性聯繫交往,澳門的繁盛在18至19世紀初達至高峰。 是次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分析及比較荷蘭、中國及日本貿易之三角關係,以及港口城市如廣州、澳門和長崎所扮演的角色。 嘉賓講者將於會議期間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內容有關18世紀後期及19世紀初因全球貿易和權力關係轉變而引致之重大改革對東亞地區所造成的影響,其中包括:中山大學章文欽教授“廣東葡語略論”, 南加州大學 衛思韓教授“Hansan 海灣 (1592年)、澎湖 (1683年)、河仙 (1781年);遠距離戰役以及東亞海事界的轉型”, 東京大學岡美穗子博士“十七世紀亞洲海事界的金融中心‘澳門’”,浙江大學 戚印平教授“澳日貿易及其與耶穌會士的特殊關係”,等等。 詳情可瀏覽文化局網頁 http://www.icm.gov.mo/GNC/indexC.asp 。 有關研討會的查詢,可致電5986544與文化局朱小姐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