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申遺成功 列我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


澳門時間七月十五日下午四時十分,正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遺大會宣佈:“澳門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並重新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南非德班市隆重舉行,會議於七月十日至十七日進行,本澳作為中國今年唯一申報項目“澳門歷史城區”,在今日舉行的會議上(南非當地時間上午十時)獲得二十一個成員國的全體一致通過,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
出席世遺大會的中國代表團見證了申遺成功的重大意義,包括中國常務駐教科文組織大使張學忠、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何麗鑽及代副局長陳澤成等一行二十多人。聽到主席宣佈結果後,中國代表團全體起立,熱烈鼓掌慶賀。很多國家的代表團也都走來向中國道賀。
“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將使本澳居民及世界各地來澳的遊客更加愛惜及重視它們。因為,《世界遺產公約》是為了喚起世人對文化及自然遺產的關愛為宗旨,它呼籲世界各國:世界遺產是全人類文明歷史的精華,是極其罕見和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在它們受到威脅之前,就應該建立一個制度,好好保護它們。這是一個極具意義的世界性公約,所以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百九十一個成員國中已有一百八十個締結了它。
“澳門歷史城區”是連結相鄰的眾多廣場空間及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覆蓋範圍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咤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
這片區域是昔日華洋共處居住的舊城區,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開創許多“中國之最”。如最早一批天主教堂建築、最古老的教堂遺址、最古老的西式炮台群、最古老的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第一所西式大學、西式醫院、外文報紙等等。這個大範圍的建築群,呈現着海港城市和傳統中葡聚居地的一切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特點。
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以及因應城市發展的需要,這裡依然保持原貌,大量的歷史建築分佈在舊城區各處,成為澳門珍貴的文化遺產;難得的是,這些遺產並未因應發展的規劃而遭受破壞,反而在前人的保護下,使東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交融,形成本澳獨樹一幟的文化氛圍。中國人及葡萄牙人更在這裡合力營造共同的社區生活,除了展示建築藝術特式外,還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習慣的融和、尊重。
據悉,從2003年開始,《世界遺產公約》的每個締約國,如果已經擁有世界遺產,每年只可提出一個申報項目。“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今年中國提出的申報專項獲得成功。經去年在蘇州舉行的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議,從2006年起,每個締約國可同時申報兩個項目,但其中一項必須為自然遺產。中國明年將申報一項文化遺產——河南安陽的殷墟, 以及一項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臥龍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