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主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發展座談會”5月17日在北京召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北大亞非研究所非洲問題研究中心、北大台港澳研究中心、國際關係研究院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葡文部、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位元專家學者應邀出席,莫桑比克駐華大使、中國前駐厄立特里亞大使、葡萄牙和幾內亞比紹駐華使館一等秘書等親臨聽會,座談會由王成安主持。 姍桃絲首先介紹了澳門特區政府“遠交近融,整合優勢”的對外關係拓展戰略,並扼要介紹論壇常設秘書處自2004年成立以來所發揮的作用。北大徐雅民教授更從中外商貿史、社會氛圍、經商環境、國際商貿網路、與內地經濟聯繫等不同角度,指出澳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作用正日益顯現,特別體現在語言優勢和區域經濟合作兩個方面。徐教授指出,葡語國家分佈四大洲,經濟幅射面廣,而葡語是澳門官方語言之一,也是亞洲除東帝汶外唯一以葡語爲主要語言的地區,其優勢不容忽視;區域經濟上,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互補性很強,而澳門由於擁有CEPA和泛珠三角成員的特殊優勢,正好爲人口超過4億的泛珠三角中小企業開拓葡語市場搭建了有利平臺。
北大非洲研究中心陸庭恩教授談到我國與非洲葡語國家發展經貿合作關係,首先要解決好政府行爲與企業行爲的關係,尤其應關注對非洲援助改革的速度不能過急,要考慮非洲國家的實際情況;其次是切入點上,應鼓勵更多優勢産業去開拓,選擇重點國家和重點專案,要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三,針對非洲葡語國家的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可考慮在農業、基礎設施、以至職業培訓等領域發展。 對於中國與巴西的經貿發展前景,社科院拉美所張寶宇教授指出,巴西2004年國內生産總值爲6490億美元,居世界第10位,自然資源豐富,與中國的經貿互補性很強,但在發展中巴關係時,也要警惕一些不協調的因素,例如在文化和政治上的一些差異。 中國海外工程總經理方遠明表示,作爲連續10年入選美國《工程新聞記錄》評選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國際承包商之一,其集團正積極拓展葡語國家業務,包括透過在澳門設立控股公司,在安哥拉參與政府援外工程以加深對葡語市場的瞭解。在開拓海外市場上,提出了企業不僅應沿用傳統的經濟援助和工程招標方式,還要嘗試技術轉讓、海外施工採購、設計施工總承包等經營方式,並探索多邊合作、銀企合作、專案換資源等新方式,力求以創新合作、創新模式的思維來謀發展。方遠明強調,透過澳門的平臺,使其更直接掌握葡語國家的狀況和需求,例如:安哥拉在石油和鑽石生産的巨大潛力;巴西的礦藏;佛得角的海産;幾內亞比紹的漁業資源、鋁釩土和磷酸鹽;莫桑比克占世界首位的鉭礦儲量;葡萄牙的大理石和軟木;東帝汶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等。 王成安在總結時指出,本次座談會是論壇後續工作一個十分重要的活動,與會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的意見,對論壇常設秘書處做好今後的工作給予很大的啓發,並希望社會各界繼續爲論壇的發展出謀獻策。常設秘書處並會把座談會的內容整理輯錄,供有關方面作政策參考。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學者尚包括趙曙青、孫岩峰、王志根、黃澤全、喻慧娟、王恒、柴之京、龐建、洪學軍、張睎媛、劉冰、尉東君等。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自2003年10月在澳門成功召開以來,與會國間高層互訪和活動漸趨活躍,相互合作和人員交流密度增加,對促進國與國間經貿領域合作産生積極了影響。澳門作爲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平臺作用,已從概念階段進入功能階段。在論壇框架內,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步伐加快,2004年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總額達182.66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