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順新橋區的交通,土地工務運輸局除了利用不同的整治措施外,亦計劃在羅利老馬路、亞利雅架街以及渡船街交匯處的休憩區興建一座“倉儲式停車庫”。經過諮詢並收集社會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並盡量平衡區內各方的利益後,倉儲式停車庫的設計除力求美觀、環保和隔音外,當局同時還藉停車庫的興建,將選址的現有休憩區進一步擴大。 土地工務運輸局為了整治新橋區的交通,除不斷區分街道功能、提升部份街道交通容量、減少交通樽頸、調整街邊泊車位及增設咪錶外,亦計劃興建公共停車場以滿足市民在區內的泊車需求。正在計劃中的羅利老馬路倉儲式停車庫,樓高8層,每層高約2.5米。而車庫每層可泊12部車輛,故整個倉儲式停車庫可提供共96個輕型汽車泊車位。 儘管為了興建停車庫而會取消附近12個街邊泊車位以及一個長達12米的電單車泊車區,但倉儲式停車庫的落成將提供更多的輕型汽車泊車位外,當局亦會兼顧到電單車泊車之需,分別在鄰近的俾利喇街及渡船街增設電單車泊車區。此外,更因應周邊的商戶的上落貨實際需要而在俾利喇街(近中國銀行的一邊)增設一個長15米的上落客貨區。 為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外牆設計力求美觀且外貌呈圓柱體的倉儲式停車庫,將採用不反光和隔音的幕牆;而停車庫與民居之間相距最少約有7米,最闊有10多米。與此同時,當局希望藉停車庫興建之機,為區內居民創造一個較佳及寬敞的休憩和活動空間。因此,計劃會將現有的休憩區及一段羅利老馬路重整為一個同可作表演場地的休憩區。新休憩區的面積約有660平方米,較現時約320平方米擴大逾1倍。至於現有的巴士站、公共設施如公共洗手間和垃圾房,同作有機的整合,再配合適當的綠化,達到美化停車庫周邊環境的目的。 至於當局選址羅利老馬路興建“倉儲式停車庫”的原因,是考慮到現時新橋區的實際環境不具備供建傳統式停車場的土地資源。因此,佔地空間較少、施工範圍細、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倉儲式停車庫”就相對適合本澳地方狹窄的現實環境;加上停車庫樓層較低,對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亦相對少。 現時在日本、韓國以至歐洲部份國家較為流行的倉儲式停車庫具有多方面的特點,如停車庫內的升降台在運作時雖略有聲響,但車庫的隔音設計會有效阻隔聲響傳出停車庫;此外,車輛在進出停車庫時無需啟動引擎,可降低對環境的污染。而停車庫的全自動化泊車系統亦是吸引較多國家和地區採用的原因之一。駕駛者只需把車輛放在地面而無須進入停車場及啟動車輛引擎,升降台就會直接把車輛移送至停車位或由停車位運送至出口,整個泊車或取車過程可在1-2分鐘內自動完成。 另一方面,相對於傳統停車場,倉儲式停車庫亦具有多方面的優點:首先是,倉儲式停車庫較為節能,這是由於停車庫內無需長時間照明,僅在緊急狀況下由人手或監控中心啟動照明系統;加上停車庫所設置的升降台、通風系統、消防系統及照明系統等設施並非同時啟動,故耗電量相對傳統式為少;其次是,停車庫亦無需工作人員、輔助辦公室、載人升降機、公共洗手間及長期照明等設施,且保養項目少,故其整體運作成本較傳統停車場低。而停車庫無須人手操作、駕駛者不用進入車庫、車庫內置有電腦控制的防火、防浸及通風等系統,以及跟傳統停車場相同標準的緊急通道及防火等設備,故倉儲式停車庫同時具備較高的安全性。 羅利老馬路的倉儲式停車庫將考慮採取在地面興建的形式。當局不選擇在地下興建的原因,除了是受到新橋區的地形條件局限外,亦考慮到一旦遇上惡劣天氣,停車庫的運作可能會受到影響;同時,若選用地下形式,工程會較在地面興建相對複雜之餘,還要對現有地下管道和網絡進行大改動,施工期因此增長,對附近居民會構成較大的影響和不便。 土地工務運輸局力爭於明年初啟動倉儲式停車庫的興建工程。有關停車庫在落成後,將為行政當局逐步改善新橋區的交通和泊車條件提供了有利的基礎,亦為未來“生果街”步行街及鄰近其他步行街的打造提供配套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