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工務局公佈三個交通網絡整治初步方案


為了優化交通網絡規劃,改善交通配套設施,以及提升本澳居民的居住環境,土地工務運輸局計劃對澳門半島和氹仔三個地點的交通網絡和周邊配套設施進行整治和完善。 土地工務運輸局副局長李燦烽、土地管理廳廳長陳寶霞及城市規劃廳則師梁耀鴻於今日(周二)下午三時正舉行的記者會上,分別介紹了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加思欄馬路一帶、氹仔鄰近飛能便度街周邊道路,以及氹仔柯維納馬路一帶的交通網絡初步整治方案。 局方在介紹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加思欄馬路一帶的交通網絡初步整治方案時指出,行政當局希望透過逐步優化新口岸區的交通網絡和交通配套設施,理順區內日益繁重的交通狀況,以及改善往來仁伯爵醫院的交通。同時藉強化區內的步行設施,提高區內居民的居住環境。因此,有關整治方案的初步構思包括:在松山山邊建造輔助性道路網,分流新口岸其他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在聖羅撒學校側的山邊,規劃興建一條接駁仁伯爵綜合醫院的旋轉式道路,道路同時附設能直接通達醫院的行人專用升降機,為前往醫院的行人和駕駛者提供更方便的途徑;配合交通流量日漸繁忙以及商業活動日趨活躍的新口岸區發展之需,對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至加思欄馬路一地段的私人發展項目作相應的規劃調整。要求發展商興建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停車場,供應100個私家車位及20個電單車位;沿加思欄馬路建造一條長達一千米的步行徑,提升區內的步行氛圍;在加思欄馬路側建一條行人專用步行徑,方便往來加思欄馬路的行人等等。 至於氹仔方面,將有兩個地點進行周邊道路的整治。分別是氹仔飛能便度街至龍環葡韻一帶交通網絡的整治。提出整治的原因是希望逐步完善氹仔舊城區道路網絡的規劃,以及設立行人專用區等的措施,並確保在保留現有舊城區風貌的原則下,進一步提升氹仔舊城區的悠閒氣氛及突顯舊城區的固有特色。最終能達到將過度集中舊城市中心的人流量引導到城區周邊地方,令舊城區內的旅遊資源得到更充份的利用,從而令氹仔整個舊城區的經濟得到盤活和發展。初步構思是:在現有條件許可下,將飛能便度街及鄰近幾條行車道改為行人專用步行徑,消除目前有關道路人車爭路的情況。初步計劃打造一條由素啤古街→光復街→嘉模前地→龍環葡韻→嘉路士米耶馬路→將來的交通安全教育推廣中心(駐澳部隊氹仔軍營側)的行人專用通道,形成氹仔舊城區的一個行人專用區;將近駐澳部隊軍營側及嘉模永池側的兩條新建的道路改為行車主幹道;為配合區內的旅遊事業發展,計劃將益隆炮竹廠對面的一塊政府地段,因應功能定位而建成一幢四層高建築物,當中包括30多個商舖、一個包括150個私家車車位和50多個電單車車位的室內公共停車場,以及一個可供12部大型旅遊車停車的露天公共停車場。 此外,隨著西灣大橋的啟用,氹仔西南部的交通日漸繁忙,對整治該區的現有交通網絡的訴求亦日增;加上氹仔居住人口不斷上升且高度集中在氹仔中部,因此,政府希望通過對該一帶進行交通整治和善用附近的土地資源,達到優化西南部的交通條件、居住和經營環境,引導氹仔居住人口逐步向西南部地區擴散,改善目前氹仔居住人口過度集中部的狀況。初步整治構思如下:整治柯維納馬路。將現時的四線雙向行車增加至六線雙向行車,建設一個擁有約一千七百多個泊車位的兩層地下停車場;增設一個可供二十多輛旅遊巴停泊的停泊區;供三十部的士候客的上落客區;同時,擴充周邊的綠化面積及建四條行人隧道等。另一方面,要求有關發展商在地段的東則興建一條連接柯維納馬路與盧廉若馬路的且必須配備升降機的公共人行通道,為居於附近的居民提供更方便的進出途徑。 當局指出,由於上述三個交通網絡整治方案只屬初步構思,當局歡迎社會各界就有關整治發表意見和提供建議,以完善整治方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