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麻痺性貝類中毒的注意事項


近日香港發生多人因進食帶子引致食物中毒事件,本澳至今未有發現類似個案。衛生局除與香港衛生部門保持聯繫,密切留意事件及調查進展,並將加強對疑似個案的監測和隨時協同有關權限部門採取必需的跟進措施。同時,提請公眾注意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通報。據瞭解,受累人數有可能繼續增加,而至目前為止,尚未能確定問題帶子的來源。 今次事件屬於「麻痺性貝類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其原因是貝類海產包括蠔、蜆、青口、螺、扇貝、螄蚶及帶子等吸食海水中的有毒藻類,毒素便積存其體內,稱為石房蛤毒素(Saxitoxin);當毒藻大量繁殖,出現所謂‘紅潮’時,該區貝類體內的毒素含量會較多;當人類進食含有毒素的貝類時,便會中毒。石房蛤毒素對貝類本身不會引致任何病徵,因此不能從外觀、氣味、味道和肉質來分辨是否有毒。該毒素耐熱,一般烹調方法不能將其破壞。 麻痺性貝類中毒潛伏期短,一般於進食後數分鐘至二十分鐘發病,中毒症狀以麻痺為主;初起為唇、舌、四肢未端出現刺痛、麻痺或灼熱的感覺,並隨後伴有頭痛、暈眩、嘔吐,動作機能不協調等症狀, 嚴重者會有呼吸系統麻痺而引起死亡的危險。症狀可維持數小時至數天。近年,本澳並未錄到任何麻痺性貝類中毒報告。 為此,衛生局呼籲市民應確實遵守下列守則,以預防麻痺性貝類中毒:
1. 應向信譽良好及領有牌照的海鮮店購買貝類海產,若有懷疑,應放棄購買;
2. 購買回來的貝類浸養於清水中一段時間,並定時更換養水,使貝類自行排出體內的毒素;
3. 除去貝類的內臟、卵子等才煮食;
4. 每次只吃較小量貝類食物。 巿民在進食貝類海產後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即延醫診治。而醫護人員,當發現病人有下列疑似特徵,應即報告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五六一一二二)並轉介醫院急診室作進一步評估:
1. 發病前曾進食貝類;
2. 出現唇、舌、四肢未端麻痺,運動失調,或呼吸困難等神經麻痺症狀,伴有或不伴有胃腸道症狀。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