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百年古宅盧家大屋上演民間絕活


慶祝六月十日首個“文化遺產日”,文化局特別安排十日及十一日一連兩天在盧家大屋展演廣東民間絕活──潮繡及佛山剪紙,歡迎居民欣賞。 國務院日前公佈首批共五百一十八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這次表演的潮繡及佛山剪紙;結合作為本澳世界遺產的典型廣東民宅盧家大屋進行表演,充分反映嶺南地區獨特的文俗特色。 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粵繡”的主要流派,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潮繡圖案設計注重均衡對稱,構圖飽滿,色彩絢麗。主線爲金線,並用銀、絨線或單獨勾勒或混合針繡,産生金碧輝煌、鮮豔奪目的效果,而潮繡針法則多達二百種。由於潮繡的工藝複雜多變,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巧,要達到非常高的技術水平,即使有天賦的藝術家都需要十多年的磨練。這次文化局特別邀請了潮繡技藝師李淑英與陳楚雲來澳展演。 李淑英出生民間工藝美術世家,祖輩四代皆從事潮州著名的刺繡鐵枝木偶製作,此類木偶亦在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列。她的作品屢獲獎項,其製作的一屏套刺繡鐵枝木偶獲得國家文化部選送出國。而退休後的李淑英則繼續堅持不慳,自籌資金創辦刺繡工場之外,更整理瀕於失傳的潮繡針法技藝,發表論文。其助手陳楚雲,精通潮繡各種傳統技藝,擅長釘金繡、絨繡、金絨混合繡多種針法。 除了潮繡外,這次在盧家大屋表演的還包括擁有悠久歷史的佛山剪紙。它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並外銷至南洋等地。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分別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利用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上各種圖案,形成色彩強烈、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紙。佛山剪紙既有纖巧秀逸,又有渾厚蒼勁的表現手法,具有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動的歷史價值。
這次邀請的胡少娟,從事剪紙藝術已達三十多年,擅長以刻刀刻出內容豐富、線條流暢飄逸的各色剪紙和銅襯剪紙。她曾前往日本伊丹市、美國三藩市等地進行佛山剪紙藝術表演,是少數跨國表演的剪紙藝人。胡少娟更於本年初前往香港大學參加《巧藝東西.瑞士及中國佛山剪紙展覽》,進行佛山剪紙與瑞士剪紙間的藝術交流及表演活動。 適逢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文化局帶來的首個在盧家大屋展演的節目潮繡及佛山剪紙,將於六月十日及十一日,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免費表演。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