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炎熱和潮濕的天氣非常容易使食物變壞,因此,衛生局提醒市民夏日須提高警覺,注意食物安全衛生,尤其是在食物處理和儲存方面。 根據專家分析和過往對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爆發處理的經驗,常見導致食源性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即食食物與未經煮熟的食物擺放不當引致交叉污染;處理食物的程序不當或不良衛生習慣,而致食物交叉污染;可供即食食物在危險溫度範圍(攝氏5度至60度)下擺放過長(超過4小時);以及食物(尤其是海鮮類各肉類食物)的烹煮時間不足而引致。一般人相信,一些高危食物如鮮搾果汁、什果撈、燒味、刺身、壽司等都屬較易受致病菌污染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但據鄰近地區的資料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家中剩菜由於存放多天食用,縱使隨後加熱仍然有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發生。 為此,衛生局特別呼籲本澳巿民,在處理及儲存食物時須遵守下列良好衛生操作規範,以預防各種腸道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1. 必須向信譽良好的店舖購買食物。
2. 選購一些外觀沒有異常、未變壞及未變質的食物。
3. 在處理食物及進食前,應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徹底洗淨雙手。
4. 在處理食物時須注意避免食物的交叉污染;熱處理的食物須徹底煮熟。
5. 食物須在安全溫度範圍內儲存,即凍食食物應存放在攝氏五度或以下的雪櫃內,熱食食物則保持溫度在攝氏六十度或以上。
6. 食物室溫擺放不應超過4小時。剩餘菜餚須儘快存放在雪櫃內,以確保食物不容易變壞;但最好的方法,還是每餐準備的飯菜份量要適當,以減少剩菜。 無論如何,當對食物的安全食用存有任何疑問時,有關食物則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