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居民普遍認同車資優惠 當局多項措施陸續上馬


為完善本澳的公共巴士政策,交通事務局今年10月開展了〝2008年公共巴士政策民意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圍繞巴士政策、兩年臨時過渡安排、車資優惠計劃,以及監管機制等。調查於10月24日至27日期間,以電話隨機抽樣方式成功訪問了1,067名本澳居民。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同意政府與兩家巴士公司簽訂兩年臨時批給合同的做法;並認為政府推出車資優惠計劃有助鼓勵更多居民乘搭巴士、推動「公交優先」政策的落實,以及居民可從中獲益。 至於政府為加強對巴士服務的監管,引入巴士服務評鑑和處罰機制,有逾三分之一受訪者認為有關機制有助改善巴士服務;但同時亦有逾三分之一受訪者對此持中立態度。另外,受訪居民最希望改善的巴士服務,依次是增加巴士班次頻度、提升司機服務態度和班次準時。 交通事務局自成立以來,一直都把提升公共巴士服務作為工作的重點,針對上述調查結果並綜合過去一段時期的社會意見,已訂定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並計劃在本年年底開始陸續落實執行。 新增調整7條路線 提升巴士運轉頻率 第一,在調整巴士路線方面,為改善現時巴士路線過於迂迴及班次頻率未能滿足實際交通需求的局面,局方已著力開展四階段的巴士路線重整工作。其中,首階段重整共涉及7條路線,包括新增設的25X路線,提供往返關閘至路氹連貫公路的公交服務,以滿足該區大量居民上下班的需求,並減輕現時22及25號的負擔。該路線總站設於關閘,行經高士德大馬路、塔石廣場、亞馬喇前地、嘉樂庇大橋、孫逸仙博士大馬路、澳門運動場,一直至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再按原路折返關閘總站。 同時,還調整1、1A、34號路線;其中,刪除1A和34號路線在提督馬路、沙梨頭、河邊新街一帶的重叠路線,通過在青洲大馬路和關閘總站設立的轉乘措施,以提升巴士班次頻率。調整後,1號路線的發車頻次將由原來的30分鐘一班大幅提升至8至10分鐘一班;34號則由原來的10至15分鐘一班改善為8至10分鐘一班;1A則維持不變。再者,也調整了17號線行走關閘一帶的路段,減少重複行駛看台街和騎士馬路的路段,以減省行車時間,提高行車效率。 另外,微調了26和26A路線,以擴大公交服務,分別把巴士服務進一步延伸至沙梨頭北街及青州大馬路近聖德蘭學校的位置。以上6條路線合共縮短行車里數達15公里,目的是縮減行車時間,增加發車班次,紓緩路面壓力,釋放司機的人力資源,提升車輛的運轉率。 開展培訓落實票價 改善司機服務水平 第二,在提升司機服務態度方面,交通事務局一方面將與巴士公司及相關政府部門合作開設針對性培訓,以提升巴士司機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態度;另方面,透過落實巴士票價調整,讓巴士公司能有較寬裕的財政空間改善員工的福利待遇。 切實做好監督責任 引入服務評鑑機制 第三,在監察巴士路線和班次方面,除引入有效的處罰機制,局方已加派稽查人員進行巡查工作,收集監察有關各巴士路線的服務時間和班次頻率的數據,。今後除適時向外公佈收集的數據外,亦計劃於明年中逐步引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優化相關的監察機制。另外,為增加監察的透明度,明年下半年亦將引入有用家及社會人士參與的巴士服務評鑑機制,務求多管齊下,改善現行的巴士服務。 委託獨立顧問監察 增加其財政透明度 第四,在加強巴士公司的財務監察方面,局方將委託獨立第三方核數師或顧問公司,協助審理兩巴遞交的財務報表。至於社會部分人士對巴士車廂廣告收益及退役車輛轉讓收益的關注,兩家巴士公司承諾將加大相關業務的透明度,亦會採公開競投方式進行,並把結果通知局方,局方將透過適當途徑公佈,讓公眾參與監督。 引入專用發聲系統 防止車資優惠濫用 另外,就電子儲值卡可能出現被濫用的疑慮,交通事務局強調,有關行為涉及刑法的「詐騙罪」,行政當局對此非常關注,除加強與金融管理局的緊密溝通與聯繫,共同做好車資核實和監管工作,已敦促兩間巴士公司必須做好前線的監管工作,並與兩巴合作,就相關事宜向巴士司機進行培訓。與此同時,為確保個人電子儲值卡的正確使用,將引入專用卡發聲系統,預計針對學生卡的發聲系統於明年第一季前可以安裝完成,以進一步加強監管。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