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匯聚盧家大屋 展現温州獨持工藝竹絲鑲嵌與十字花邊繡


繼備受歡迎的温州米塑、甌塑等獨具特色的温州傳統工藝後,同樣起源自温州地區的竹絲鑲嵌與十字花邊繡將於本周起在盧家大屋現場展出,為期兩周,著名工藝大師張錦達及王勁忠除現場展演外,周末更舉辦多場工作坊現場教授,歡迎前往參與及欣賞這兩項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工藝。 竹絲鑲嵌是選用江南盛產的毛竹,經加工後製成規格準確、只有一點二亳米般細小的毛竹絲條,經相互嵌入槽位後製成竹絲方格紋樣的底板,然後在底板上拼貼出以白桃木雕成的各種圖案而成的一種工藝,精緻典雅,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多製成客堂屏風或掛屏懸於中堂。現今,故宮倦勤齋、北京頤和園宜藝館的家具也保存有完好的竹絲鑲嵌珍品。 竹絲鑲嵌起源於淸中葉的温州地區,是温州獨有的民間工藝,後因戰禍及時代變遷而曾經兩起兩落,由於工藝細密複雜,耗時費力,現幾瀕臨失傳。工藝家張錦達為竹絲鑲嵌的代表性傳承人,其父於50年代創辦藝雕廠,張錦達隨父學藝,工藝出眾,1981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製作《玉蘭綬帶》大型屏風等多件優秀之作,隔年便停止創作,竹絲鑲嵌工藝亦從此步入低潮時期, 2006年在浙江省文化部門的支持下,竹絲鑲嵌才得以開始恢復整理並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此,已過着退休生活的張錦達決定重操故業,使這項既精美又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民間工藝重現人前。張表示,從去年起已定下了五年計劃,首先成功恢復了失傳近二十年的竹絲鑲嵌工藝,今年正着手創作一批優秀工藝品,未來三年將致力把竹絲鑲嵌進行推廣,並參與各大展覽評審。是次來澳除了展示工藝外,更希望透過小城獨特而濃郁的文化氛圍激發創作,推進竹絲鑲嵌的向前發展。 另一位温州工藝家王勁忠帶來温州十字花邊繡,是繼杭繡後又一具有浙江特色的繡花工藝。十字花邊繡又稱挑花,起源自明末時期的溫州地區,過去巧婦們發明利用刺繡裝飾來代替縫補的手段,一般多繡於衣褲易破處,以增加其牢度,後發展至家具裝飾品並遠銷海外。十字花邊繡是指依循棉布經緯機理,以嚴謹、整齊而又流暢的針法在布面上繡出由無數個斜十字排列而成的各種圖案,大多為民間吉祥的題材。 工藝美術師王勁忠現為温州市美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十字綉傳承人,從事十字花邊刺繡40餘年,創作了大量精品,多年來由於藝績突出,貢獻良多,授予 “温州市有成就資深工藝美術家”的榮譽稱號。王勁忠指出,與其他地區的十字繡相比,温州十字花邊繡作品的背部均為有序的排列,由於個人喜愛水墨畫,故其作品格亦糅合了水墨畫的淡雅風韻,有別於一般色彩豔麗的十字繡作品,題材則選取温州地區的風情風俗為主,別樹一幟,是次來澳帶來了獲得2007年 “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作品《風車》,以及最新創作的作品《搗臼》,手工精緻出眾。 兩項富温州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竹絲鑲嵌及十字花邊繡,展期由即日起至3月2日,展演時間為周二至周五12:00-19:00;周六、日10:00-19:00,六場工作坊安排於2月23日15:00、24日10:00及15:00、3月1日15:00、3月2日10:00及15:00舉行,每節2小時,報名費用為每節澳門幣20元正。詳情查詢,可致電文化局熱線83996666。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