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特區政府致力優化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


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十年,一直緊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強各個環境保護領域上的工作力度,以達致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施政目標。過去十年,特區政府在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的硬件及營運保養上投資了接近40億元,以打造澳門成為一個綠色宜居的優質城市。 增設環保基建管理中心 提高統籌能力回應訴求 過去,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包括固體廢料的收集和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廠、建築廢料堆填區以及生態保護區等均由不同的政府部門負責監督和管理。今年新成立的環境保護局特別增設了環保基建管理中心,旨在把一直分散於各部門的職能重新整合,以提高統籌、規劃和協調上述設施的能力。 完善的環保基建設施是每一個綠色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份。回歸後,特區經濟急速發展,環境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為保障澳門居民的生活素質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完善和提升環保基建設施,使之達至國際水平以回應社會訴求。 垃圾焚化中心升級擴容 尾氣排放符合歐盟標準 自1992年垃圾焚化中心舊廠房落成後,澳門便以“焚化為主、堆填為輔”的方式處理本澳的生活垃圾。隨著本澳近年人流及物流量的增加,每天產生的垃圾量亦隨之增加,促使舊廠房提前達到飽和,加重了本澳對衛生堆填土地需求的壓力。因此,特區政府於2006年開展興建新廠房,2008年新廠房正式落成後將焚化中心每日處理垃圾的能力由864公噸提升至1,728公噸。 目前,新廠房焚化爐的尾氣排放是合乎最新歐盟尾氣排放的標準。為優化舊廠房三台焚化爐的尾氣排放,環境保護局計劃明年為其尾氣淨化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將尾氣的質量提升至新廠的歐盟排放標準。 焚燒垃圾廢熱回收發電 較堆填更提高土地效益 24小時運作的焚化中心在處理垃圾時所產生的廢熱,可回收發電,透過鍋爐進行熱交換產生水蒸汽,蒸汽滙集到渦輪發電機產生電力。焚化中心的發電能力除足供自身的耗電外,每小時最多還可輸出約21兆瓦時的電能至公共電網,足夠本澳約33,000多戶居民使用。過去十年,焚化中心輸出至公共電網的電能約為600吉瓦時,相等於同時期全澳耗電量約2.9%。此外,目前焚化中心的賣電收益基本足夠抵銷其營運成本。 另外,焚燒垃圾後所產生的爐渣體積只有原來垃圾體積的十分之一,大大減少了所需堆埋的用地,對於土地資源匱乏的澳門來說極其重要,可以留下寶貴的土地作其他發展。同時,焚化中心從1992年正式投入營運至今,共處理了400多萬噸的垃圾,如果這些垃圾沒有經過焚化處理而直接堆埋,所需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澳門半島的面積。 計劃提升污水尾水質量 廣泛使用再生水 澳門現時共有五座污水處理設施,分別為澳門的黑沙環污水處理廠、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氹仔污水處理廠、澳門國際機場污水處理站及路環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35.6萬立方米/日。其中,位於青洲的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於2008年落成,設計處理能力為12,000立方米/日,以配合跨境工業區(澳門園區)及青洲一帶的發展需要。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該站採用了先進的生物薄膜反應器技術,所產生的尾水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之一級A標準。現時,污水經處理後的尾水用於站內的設備沖洗、地面清潔及綠化灌溉等。此外,整個廠房採用了密封式設計,更設有氣體處理系統,在處理污水的同時,將所產生的氣味一併處理。 為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的施政方針,環境保護局將有序地為其他的污水廠進行設備升級改造,逐歩增加本澳對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及提升尾水質量,為本澳日後推動廣泛地使用再生水的目標作好準備。 生態保護區設立見成果 增觀賞區灌輸濕地知識 為豐富本澳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增加向市民傳達生態及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環境教育渠道,特區政府在土地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仍創造條件,於2001年策略性決定在路氹填海區建立澳門首個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一區及二區的工程分別於2003年及2004年竣工。 保護區位於路氹蓮花大橋附近,佔地約55公頃,其中約40公頃的鳥類覓食區位於路氹填海區的西海岸,而緊接這一區域約15公頃為雀鳥棲息區,旨在為各種鳥類提供合適的覓食及棲息的環境。 多年資料顯示,生態保護區豐富的生物及食物吸引了不同的留鳥及候鳥在此覓食及棲息,種類高達122種,當中包括珍稀的黑臉琵鷺。2008年12月份在生態保護區共錄得黑臉琵鷺53隻,約佔全球數量的2.5%,而今年11月份已發現至少41隻黑臉琵鷺的踪影,估計數目還會繼續增加。 為方便市民觀賞區內雀鳥,環境保護局興建了四個觀鳥台,並計劃在觀鳥台外圍設置生態資訊板,作為生態教育的窗口,向公眾介紹生態保護及濕地保育之訊息。 鼓勵源頭減少製造廢物 推動構建環保綠色生活 面向未來,環境保護局將密切監察各設施的運作情況,適時進行升級改造等各項優化工作,持續改善澳門的環境質素;然而,澳門的環保工作必須全民參與,特區政府將繼續提高各界的環保意識,從源頭做起,鼓勵珍惜資源、節能減排、減少製造廢物及加強分類回收,推動綠色生活,營造環保氛圍,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澳門。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