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社會工作局為社服設施防疫主任舉辦工作坊


社會工作局為轄下監管的四十多間社會住宿服務設施舉辦防疫主任培訓工作坊,透過明確防疫主任的角色與功能、講解對傳染病患者的辨別、處理及應變技巧等,協助有關設施的防疫主任更有效地在設施內推動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 防疫主任培訓工作坊今日(5月22日)下午三時至五時半在社工局復康服務綜合評估中心大型多功能室舉行,由社工局社會設施管理暨准照處四名護士主講。45間包括兒青、長者、復康、戒毒及臨時收容中心等住宿服務設施共派出71位正/副防疫主任參與。 講員首先向與會者介紹防疫主任的職責,包括須定期與主管、員工、社工局及衛生局聯繫,制定有關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並協調及監督有關措施在設施內的執行情況、協助主管評估設施內爆發傳染病的風險、將有關防疫的最新信息及指引發放予設施員工及服務使用者、安排員工接受預防感染控制訓練、為設施內所有人員儲存及提供必須的防疫裝備等。 在辨識傳染病患者方面,防疫主任若發現有較多院友或員工相繼出現發熱、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流鼻涕等徵狀或不尋常病狀,因病缺勤人數突然增加等情況,應立即通報衛生局疾控中心及社工局,透過及早通報,減低傳染病在設施內爆發的風險。當發現疑似病患,應作出適當隔離和及早送醫,並將患者的詳細資料、接觸者名單等送交當局跟進調查,同時協調實施停止一切不必要集體活動、必要時在衛生局指導下劃出高風險區域或低風險區域、安排員工分組工作等應變措施。 另外,工作坊亦安排與會者分組進行穿著個人防護衣及配戴有關裝備的演練,並教授在從事高危或有潛在危險工作,如接觸血液及處理污染廢物時的標準程序及預防感染的保護措施等。 社會服務設施設立防疫主任機制是社工局及衛生局在2003年因應SARS疫情,組織社服設施設立的預防傳染病工作項目之一,目的是藉設立防疫主任,統籌設施內預防傳染病的工作,並透過監察有關措施的執行,減低各種傳染病在設施內爆發和散播的風險。今年年初,社工局亦就有關機制展開檢討,以令機制能發揮更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