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高士德大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回顧


高士德大馬路原有的下水道屬舊式合流渠,建造年代久遠,當時使用的材質,不論耐用性、抗腐蝕能力、抗磨性及抗壓性都相對較差。隨着高士德區內高層樓宇和人口不斷增加,已呈老化且排水能力不足的管網難以應付日增的商業和生活污水。因此,有必要展開高士德大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將合流渠更換為清、污分流渠,加大下水道排水能力,改善區內的水浸情況。 由於高士德區是傳統商業和住宅區,高士德大馬路又是主幹道之一,人流車流繁重,要開展如此大規模的下水道重整工程,需面對的掣肘較多、工期壓力也較大。另一方面,高士德下水道管網已近20年沒作大型更新及維修,原有管網分佈較不規則,公共渠網與大廈和商舖渠網之間的連接方式不一致,需藉重整工程一併改善;加上要重鋪多種地下管網,令工程難度相對一般下水道工程大。 為此,土地工務運輸局和交通事務局在工程啟動前一年多已積極溝通及部署,制訂周詳的施工方案及臨時交通措施。工程展開前約半年開始,兩局人員已到坊會向居民介紹工程內容,並委託學術機構在高士德大馬路展開問卷調查,又舉行公開介紹會,以及與職業司機團體舉行座談會,並到高士德周邊學校拜訪。 經收集社會意見,為盡量減低工程對公眾的影響,政府決定工程採取分段施工方式,以及延長平日及節假日的施工時間,盡量縮短總工期。工程於去年12月8日正式展開,共分成10段施工。 政府在施工期間加強工程監督及提高訊息透明,並與自來水、電力、電訊、有線電視及天然氣等供應公司緊密協調,以及要求承建商做好相應措施,包括以透明圍板分隔行人路與施工路段,須完成圍板才開挖路面,當開挖路面時必須先在路面灑水等。 此外,又透過與坊會合作,派出義工協助市民在工程初期了解巴士改道安排,並藉拜訪、坊會反映、落區拜訪、問卷調查等不同方式聽取公眾意見,因應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及持續優化施工或臨時交通措施,盡量減低對居民和交通的影響。 配合工程進行,多條行經高士德大馬路的巴士路線臨時改道,隨後因應工程進展,亦相繼實施多項臨時交通措施,包括將靠紅街市一邊的整條高士德大馬路改為反方向行車,以及四線單向行車,以疏導車流,減低工程為高士德一帶造成的交通壓力。 在公眾的體諒和配合下,整項工程最終於今年的12月18日全面竣工,較原訂施工期提前近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