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澳門半島以南及毗鄰南灣湖區的新城B區,區位功能為"濱海綠廊"、"公共建築"及"旅遊文化設施"。新城B區規劃草案提出維護西望洋山區與濠鏡之間的山海景觀,串聯由科學館、文化中心、觀音像、旅遊塔至媽閣沿岸節點的景觀資源,完善現有城區綠化系統,創設綠色濱海綠廊,同時結合公共建築物及多元旅遊文化設施,豐富景觀元素,建設全新城巿天際線,重塑優美城市立面。 新城B區位處澳門半島以南,毗鄰南灣湖區,東起科學館西至旅遊塔,總面積約47公頃,發展受到其地形、航空役權高度、保護西望洋山和南灣湖景觀、城市天際線不協調等條件限制。 經分析其地理位置和周邊資源特徵,研究團隊把新城B區的整體區位功能定為"濱海綠廊"、"公共建築"及"旅遊文化設施",從而強化城巿中心功能,優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整體綠化系統,突出海濱城巿形象。並建議維護西望洋山區與濠鏡之間的山海景觀,串聯由科學館、文化中心、觀音像、旅遊塔至媽閣沿岸的景觀資源,協調嘉樂庇總督大橋兩側東西片區的城巿門戶景觀。 研究團隊提出兩個新城B區規劃草案。草案一不規劃商住用地,均為公共建築、旅遊文化設施和濱海綠地,致力建構集旅遊文化與休閒設施於一體的國際級濱海綠廊。以維持西望洋山觀海視域為前提,採適中開發強度,位處嘉樂庇大橋兩則均置公共施設,重塑城市門戶景觀。草案二規劃人口容量約為6,000人,提供約2,000個住宅單位,除配置若干的商住用地外,還規劃旅遊文化設施、公共設施、濱海綠廊等用地,形成開放式濱水綜合社區。該草案的開發強度稍高,以平衡發展與保育。 兩個草案均設有文化、教青、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同時強調維護新城B區與周邊地區重要開放空間的景觀聯繫,通過新公共設施與旅遊文化設施建設,塑造澳門半島南部濱海天際線及"山、海、城"景觀。此外,兩個草案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發揮土地利用效益,外環通道採地下化設計,減少對濱海綠廊的影響,並配合東西向的的濱海綠廊,開闢行人專區及單車道,完善跨越孫逸仙大馬路的人行過路設施,提高新城B區與新口岸區的步行可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