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殘疾人士就業發展資助計劃》推行,社會工作局舉辦了一場「社會企業分享會」,請來香港和台灣的專業人士,講解有關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以及發展成果,從而啟發本澳業界開拓新興市場,協助弱勢社群接受職訓投身就業市場。 「社會企業分享會」本月12日假公共行政大樓演講廳舉行,社會工作局容光耀代局長致辭指出:「社會企業」在本澳處於起步階段,因此需要借鑑鄰近地區的經驗,從中發展出適用於本地的執行模式。在分享會上來自香港社聯匯豐社企商務中心的凌浩雲高級經理,向與會人士介紹了社會企業的發展模式,同時引用香港以至歐美地區社會企業的例子,剖析箇中的經營之道和各種成功要素。 另外,一向致力探討社企發展的台灣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官有垣教授,以學術的角度介紹當地社企的特色以至近廿年的發展概況。他指出:台灣民間社會團體最初以募捐的方式成立基金會,主動採取商業手段、或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實踐社會使命的目標,最終在商業市場上取得回報。其中一種社企行業主要為身心障礙者設立工作坊或庇護工場,提供職業訓練和就業機會,協助使他們賺取一般水平的工資,為弱勢社群創設多種就業機會,與此同時,經營社企也帶來多重效益,既可充實機構的自給自足能力、增加弱勢社群的收入、同時亦強化服務對象日後進入競爭性職場的信心和能力;整體上為機構提高了知名度。 接著台灣海棠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陸宛蘋博士,以其豐富的社會福利界經驗,通過多個實際的例子,引導現場的與會人士探討經營社企的核心理念。分享會的最後一環,大會安排主講嘉賓和與會者進行答問,共同討論相關的議題,令整個分享會達至交流經驗、分享成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