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食安小組續關注市民進食新鮮帶子後不適的事件


食品安全統籌小組下設技術小組,繼續關注早前發生市民進食新鮮帶子後出現不適的事件。到目前為止,衛生局再沒收到市民因食用貝類海產,包括新鮮帶子而出現不適的新增個案;而民政總署對三批經香港轉口至本澳的急凍帶子及扇貝抽驗時,因檢出麻痺性貝類毒素,有關產品均沒流入市面並銷毀。衛生局呼籲巿民,食用雙殼貝類海鮮,要特別小心處理,如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快求醫。
民政總署於五月十八日接獲衛生局通報後,已即時追查來源,通知批發商關注及作出跟進和回收,入口商已自願回收有關帶子及銷毀。根據入口記錄,鮮活帶子主要來自國內漁產品集散基地,均為海洋捕獲,民署已就有關事件與內地相關檢疫部門保持溝通,以保障入口產品的安全。對於入口記錄不良之水產品,將採取留置待檢措施。而自五月十九日起,暫沒有收到內地鮮活帶子進口申請。
於本年第二季內,民署先後從三批共105箱,總重1050公斤,經香港轉口至本澳的急凍內地帶子及扇貝中,檢出有麻痺性貝類毒素,有關產品均沒有流入市面。並已對有關批產品生產地及轉口地檢疫部門通報。另外,民署亦正加緊對來自不同國家(如美國、愛爾蘭、英國及法國等)產品進行檢測,暫未有發現異常。民署將繼續跟進抽驗工作,但鑑於檢驗工作是採取隨機抽樣取樣及化驗工作所必然出現的時間差,在此呼籲市民對食用貝類水產品時,須加強注意產品的來源及遇有懷疑,可聯繫當局及保留單據。
衛生局表示,若市民進食了受痳痺性貝類毒素汚染的貝類,可導致中毒。雖現時再沒收到市民因食用貝類海產,而出現不適的新增個案,但夏天進食貝類海產的安全風險相對其他季節為高,且痳痺性貝類毒素可溶於水中,既耐熱又耐酸,亦不能透過烹調過程而破壞。目前,在醫學上並沒有對因進食貝類水產而致的痲痺性貝類毒素中毒有特別的預防和解毒治療方法。市民如需要進食,應向信譽良好及領有牌照的店舖購買貝類水產, 每次亦只僅進食少量貝肉, 同時應避免進食貝類的內臟、生殖腺和卵等內臟器官。如食用後出現包括口部周圍感到發燙、失調、發燒、出疹和踉蹌, 又或如嘔吐及肚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時,應儘快求醫診治。 而食品安全統籌小組下設的技術小組,會繼續利用行之有效的跨部門合作機制密切關注事件,適時作出跟進。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