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新城總體規模工作坊今舉行


為聽取社會各界對新城總體規劃的意見,運輸工務司聯同負責此規劃研究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舉行工作坊,邀請本地不同範疇界別和團體代表參與。與會者普遍認同研究團隊所提出的各區功能定位,如:A區打造成具有優質環境的多元社區、B區應將公共建築及濱海綠廊有機結合以展現新的城巿面貌、CD區成為生態示範區及關注山脊線的保護、E區興建基建設施及配合產業發展用地等,但對居住用地、生態綠化用地的比例則有不同意見。研究團隊將對是次工作坊所收集的意見及建議進行分析整理,進一步完善規模草案,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就規劃草案進行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訴求多元新城土地有限 不同制約各區功能不同 新城總體規劃工作坊於4月30日假澳門旅遊活動中心舉辦工作坊,邀請了本澳基層社團、專業團體、青年團體、環保團體、文化團體、保育團體等不同範疇代表,以及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成員等逾百人出席,共同就新城各區的規劃定位進行理性互動交流。 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在工作坊上致詞時表示,特區政府和研究團隊一直抱著認真聆聽、客觀分析、科學規劃的態度,展開澳門新城總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社會對350公頃的新城土地寄予深厚期望,訴求多元,但土地有限,環境承載力更不是無限,新城規劃必須在上述制約因素中取得平衡。他指出,規劃研究中既要思考如何尋求社會共識,把有限的資源發揮整體最優價值,應對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也要思考澳門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何利用新城建設為澳門及下一代預留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有此可見,新城規劃需要專業分析、科學論證和價值判斷,他希望透過是次工作坊,有助研究團隊收集不同階層對新城規劃進行價值判斷分析的意見,從而進一步細化規劃草案。 在昨日的工作坊上,研究團隊介紹了新城區總體規劃構想,因應土地資源制約、區域發展機遇、社會多元訴求等,提出新城三大規劃原則:特色發展原則、整體最優原則、綠色低碳原則,其規劃構思是強調澳門的唯一性、提升城市生活質素、明確城市服務結構及創造嶄新城市形象。 在此前提下,研究團隊就新城各區的位置、面積、周邊環境及制約因素提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位處澳門半島以東、港珠澳大橋進入澳門重要節點的A區,宜建設完善的民生設施與居住社區,強化宜居宜遊和多元產業功能,突出海上門戶地標角色,塑造城市文化形象。B區北面是連接新口岸公共服務、文化旅遊設施、商住社區,西面是觀光塔和南灣湖區的,宜以濱水空間、公共建築、便民設施重塑城市立面,延續市中心功能發展。CD區位於氹仔島北面,宜配套設施完善的濱水低碳生態示範社區,重新塑造氹仔水岸景觀。E區位於氹仔東北角,毗鄰興建中的北安碼頭及國際機場,宜建設基設交通樞紐,濱水門戶示範社區。 與會者認同預留土地儲備、海濱綠廊構思 與會者對新城各區的規劃定位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不少意見及建議,供研究團隊參考。綜合各方意見,與會者認為新城A區宜建設成居住、民生設施、多元產業可綜合使用,及具優質生活環境的休閒社區,同時關注A區與舊城區的關係,並因應該區的地理位置及連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希望規劃完善交通配套。並建議將港澳碼頭及直昇機場遷出,藉以擴大A區發展潛力。 新城B區方面,與會者贊同將具有本地特色的公共建築與休閒設施、海濱公園、綠廊等有機結合,同步做好交通接駁,以利居民前往。新城CD區方面,與會者認同打造成為生態示範區,引入綠建築及綠色出行,及贊成預留土地以供本澳未來發展,並強調在規劃中應特別關注山體及脊線的保護。此外,與會者普遍希望將修車場、污水處理廠、維修工場等厭惡性設施遷至新城E區,從而減少居民憂慮及釋放在舊區的原有空間,並建議可將上述設施地下化,騰出更多地面空間,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不過,與會者對各區居住用地、生態綠化用地等土地使用比例,則較有不同意見,展開熱烈討論。 研究團隊將對是次工作坊上所收集的意見作出整理分析,進一步完善規模草案,並在抓緊推進研究的同時,持續進行專家論證、公眾諮詢,除今年1月舉行專家座談會及是次工作坊外,隨後將因應研究進度,就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透過工作坊或其他形式收集意見,並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將公布規劃草案,進行第二階段公眾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