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基會組專家研究十部文藝志書 推進戲曲音樂及民間舞蹈卷編纂

《民間舞蹈卷》澳方與會人員

召開網上工作會議

澳門基金會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下稱“中心”)於本月13及14日召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下稱 “澳門卷”)網上工作會議。該套志書由澳基會和“中心”共同啟動,旨在對諺語、故事、歌謠、民歌、器樂曲、戲曲、曲藝、舞蹈等民間資源進行全面搜集和編纂,並持續舉辦工作會議推進項目。一連兩天的會議集中討論澳門戲曲及舞蹈兩卷,就內容、分類、體例、圖片資料等進行修訂完善。

出席會議有“中心”副主任榮書琴、原副主任及研究員張剛、研究員朱飛躍、助理研究員魏瑋,及職員劉禹;澳基會活動處處長黃麗莎及高級技術員楊開荊和陳思恩;十部志書總編輯部專家梁力生、楊明敬,以及編纂團隊包括《戲曲音樂集成》的謝少聰、關謹華、黎月梅、黎影彤、黃靜珊、陳龍生等,《民間舞蹈卷》的鄧錦嫦、譚美玲、關偉銘、鄭桂卿等共約二十人,就相關項目進行熱烈討論。

榮書琴在致詞時特別感謝專家組、澳門編纂團隊,以及澳基會的付出,認為通過大家的耕耘和努力,已經完成了大部份卷目的審稿。她指出“澳門卷”充份體現其文化特色,見證中西方的民間生活色彩,各種藝術資源豐富且珍貴,通過修志為中華文化留下瑰寶,意義重大。

戲曲音樂具地方色彩

《戲曲音響集成卷》的編纂團隊介紹了工作進展,指其團隊經歷多年深入社區搜集,如文獻查閱、專人採訪、搜集昔日劇團和名伶資料,挖掘舊唱片等大量的田野考察,形成目前近六百頁的初稿,內容豐富,收錄了在澳門民間演出的戲曲,如長劇、折子戲,以及各種唱腔的曲目。志書編審專家張剛予以耐心指導,冀按照志書的體例進行編纂、校註、修訂,他認為目前成果顯著,充滿地方特色,相信加以調整和完善,可盡快進行終審。

民間舞蹈具中西特色

負責《民間舞蹈卷》團隊引介該卷,指主要收錄四個民間舞種,如獅舞、龍舞、醉龍舞,以及土風舞。項目開展多年,編纂團隊帶動青年學生參與,進行專業拍攝及記錄,同時採集了相關的音樂、場景、服飾,以及舞步等資料。並詳細描述了各舞種的風格特色,以及相關的傳統習俗。編輯部指導專家梁力生及楊明敬對團隊工作予以充份肯定,認為澳門既保留中華傳統文化,也包容西方傳入的舞種並形成澳門特色,而一些舞種與節慶息息相關,其中的儀式、風俗都體現社區文化。後續將針對照片拍攝、舞蹈動作、場景資料等作補充完善。

十卷民間志書工程龐大

主辦方表示,由於整項修志工程龐大,十卷文藝志書題材廣泛,且編纂要求嚴格,因此不斷修訂和審議。經過多年努力,以及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目前有七卷已完成終審,當中一卷已出版。與會者認為成果來之不易,反映了澳門民間文學和藝術特色,立體地呈現了小城市民的情感和生活氣息,其成果對澳門保育民間傳統,傳承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