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為印度的財富奔赴最遙遠的海灣》中葡雙語呈現19世紀澳門風情

《為印度的財富奔赴最遙遠的海灣──塞勒姆迪美博物館呈現的澳門》封面

由普加(Rogério Miguel Puga)博士撰寫的《為印度的財富奔赴最遙遠的海灣──塞勒姆迪美博物館呈現的澳門》[To the Farthest Gulf for the Wealth of India–Representações de Macau no Peabody Essex Museum (Salem)]經已由澳門基金會正式推出。該書一套兩冊,是中葡雙語、圖文並茂的學術專著,以美國塞勒姆迪美博物館所藏關於18至19世紀澳門的繪畫、版畫、照片、個人物品、家具等為據,結合時人的遊記、日記和信件等原始文獻,讓圖像與文獻互證,多角度重現當時澳門和本澳居民的日常生活面貌。

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首航中國,初抵澳門,從此開啟中美間直接的貿易和文化聯繫。澳門作為中美文化交流的“橋頭堡”,從事對華貿易的北美商人接踵而來,他們返美時將各處經商所蒐集的奇珍異寶,大量帶回當時美國東岸最大貿易城市塞勒姆,珍藏於迪美博物館中,成為這段中美海上貿易的歷史見證。而外商的家眷留居澳門,也留下不少19世紀的外國人(尤其女性)日記,為我們提供窺看澳門往昔風土人情的視角。《為印度的財富奔赴最遙遠的海灣》一書就是通過該館藏260多件與澳門相關的中西畫作、照片和各類外銷品,以及在那些訪澳西方人的字裡行間,重現昔日小城商旅繁盛、中西文化交融的景象,勾勒出19世紀澳門的全景圖卷。

該書作者普加,現職里斯本新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以澳門研究、英葡研究、英國文學與文化等為研究志趣。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簡述該館和塞勒姆城的歷史,尤其18世紀以來其與澳門、廣州的關係,刻畫全書背後的時空背景;第二部分描述澳門的城市肌理發展及中國外銷藝術品中展現的澳門,其間涉及喬治‧錢納利、林呱等中西藝術家,澳門水上人、土生婦女、街頭小販和工匠、賭徒等各色人物,還有建築、船艇、服飾、風俗、城市景觀等不同主題。該書涉獵內容甚廣,在在可見頗富價值的論述和豐富的考證,是19世紀澳門社會研究上的一部力作。

《為印度的財富奔赴最遙遠的海灣》定價440澳門元,現於全澳各大書店均有代售。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