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特區三名志願醫務人員已在斯里蘭卡南部開展救援工作

仁伯爵綜合醫院三名醫務人員已於今(8)日凌晨和中國衛生救援隊其他成員一起抵達斯里蘭卡南部的海嘯災區,隨即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之中。 由北京市和澳門特區混合編組的中國第三批衛生救援隊一行五人﹐於1月8日凌晨經新加坡飛抵斯里蘭卡南部的加勒地區。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的三名志願醫務人員﹐與其他團員乘坐了三個小時汽車﹐才抵達由一座旅遊觀光廟宇改成的臨時難民營。本月初已有首批中國衛生救援隊員十四人到達此地﹐在這所未遭水淹的廟宇附近設立臨時救援站。加上剛抵達的第三批隊員﹐總共有十九名中國救援人員在這裡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新的救援隊員這次也為先頭部隊帶去了大批補給品﹐團員們卸貨就用了很長時間。 據澳門隊員反映﹐當地天氣較熱﹐有登革熱散發傳染病﹐不少災民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營養不良﹐也有一些傷員。由於當地居民習慣赤足走路﹐海嘯後不少人被雜物割傷足部。澳門醫務人員和其他中國救援隊員一起﹐為傷病災民們進行診療。稍後﹐隊員們可能會深入內陸災區進行救援工作。


最後一名失去聯絡的澳門居民已安全返澳

就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受強烈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事件,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總辦事處(853)315566今(6日)接獲一個查詢及一個要求提供資料的電話。 由12月27日中午起累積至1月6日,總共接獲72個電話,包括24宗查詢、28宗要求協助及20宗向旅遊局提供資料的個案。 旅遊局獲悉,本澳旅行社一直未能聯絡上的最後一名澳門居民已按照機票的指定時間,於昨(5日)乘坐飛機返回澳門。 在發生海嘯事件之後,旅遊局立即與全澳旅行社聯繫,透過有出團或代辨機票前往受影響地區的旅行社,聯絡身處當地的澳門居民,跟進所有個案,至今已跟這批人士取得聯繫,得知各人安全。而葡國駐港澳領事館指出的五名失踪澳門居民,現時仍然下落不明。 身在布吉的兩名義工今(6日)返回曼谷,志願醫生繼續留在布吉協助跟進核對基因(DNA)測試結果的工作。 旅遊局派往泰國的工作人員繼續為受海嘯影響的澳門居民提供各方面協助。旅遊局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今年第4期《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經已出版

今年第4期《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經已出版,這一期報導了澳門成功成為世衛健康城市聯盟的創會會員;崔世安司長率團參加世衛西太區第55屆會議;崔世安司長出席2003年度捐血者嘉獎典禮;澳門國際中醫藥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崔世安司長出席澳門健康城市匯報大會;報導了澳門醫療改革諮詢委員會法律諮詢專責小組會議。 為了提高居民對健康城市的認識,刊登了〝如何實施健康城市計劃〞等文章。為了全面普及營養知識,提高居民的營養意識,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體質,預防及控制疾病,本期繼續刊登〝人體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之六:維生素之一〞及健康兒歌《均衡飲食益健康》。為了使居民注意安全使用藥物,刊登了〝藥物安全專輯(一)〞等中西醫學專家防治疾病的經驗。為了提高居民對醫藥學方面有關法律、法規的認識,新增了〝法律新知〞專欄,刊登了〝修改自願中斷懷孕的法律制度〞及衛生局通告:批示第6/SS/2004及7/SS/2004號等。 本期內容豐富多彩、圖文並茂、中葡文並列,有助讀者了解衛生局的活動概況和增加醫學科學知識。稍後,居民可到各大圖書館和社團、學校查閱,公務員可到其部門查閱,也可到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公共關係室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編輯委員會歡迎衛生局及澳門醫務界的醫務工作者和專業技術人員踴躍投稿。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提高澳門的醫療水平,造福澳門市民。有意者請致電:5976207或傳真:308565或電郵至電子郵件信箱:ssiao@ssm.gov.mo與編輯部副主任尤淑瑞聯絡。


南亞地震海嘯災難事件對市民帶來的心理影響

南亞地震海嘯的大災難傷亡慘重,災情嚴重日益彰顯,市民連日來透過傳媒看到相關報導,部份市民可能感到擔擾及不安,對於最近曾到過那些地方旅遊,劫後逃生的人士來說,災難事故而感到短暫困擾和壓力反應是正常現象。 有鑑於此,社會工作局特提供以下資料予市民參考,以作情緒方面的紓緩。 自然的心理反應
經歷罕有的天災而產生的暫時心理不安是自然和正常的心理反應。若市民曾經親身到過遇難的地區或有親友在該處生活,這些不安的反應變得更為強烈。這些反應包括暫時感到失去安全感、焦慮和悲哀,從傳媒見到的畫面在腦海中重現影響睡眠等等。能夠明白和接受這些是正常、自然及暫時的反應,會有助減少不安的感覺。 有效的紓緩方法
1) 肯定合乎現實的想法
雖然災情的發展很值得關注,但對大部份的市民來說,他們仍然過著安全和正常的生活。從災區回澳的市民,可多提醒自己現在已身處安全的地方,身邊有家人和朋友相伴。這些肯定自身安全的現實想法有助減低過份的焦慮。 2) 親友間的互相支持
與親友傾談對事情的感受不單可以紓緩不安的情緒,亦可達到互相支持的效果,並且增進彼此的感情。 3) 紓緩身心的活動 適當的運動及鬆弛方法可減少焦慮不安的情緒。 4) 緊守個人崗位
緊守自己在家庭、工作和社會的崗位,有助保持身心健康及應付困難,減少不必要的疑慮。因應個人的能力,捐助有需要支持的災民亦有助提高我們對災難救援過程的控制感。 5) 選擇適合的傳媒報導
若對傳媒報導的畫面感到不安,便應有選擇地接收傳媒的訊息,避免接觸令自己困擾的畫像。 結論
對於人命傷亡慘重的災難事件引起的反應因人而異,而個人對事件的看法、過往經驗、個人性格差異及外在環境和親友等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反應。天災禍害會令人感受生命無常,部份人士覺得要珍惜每刻生活,關愛周邊的人,更積極投入生活;一些人則感到生命的脆弱,難於掌握,唯盡情享受,盡興今朝等不同的想法。 無論怎樣,對災難事故帶來的不安、擔憂及壓力都是正常表現。倘若發現自己或身邊的親友,因是次不幸事件而促發持續及嚴重的不安,以致影響日常作息,工作或社交生活等,便請考慮及早尋求專業的幫助。
尋求專業幫助
社會工作局已設立電話熱,為受地震海嘯事件影響的人士提供輔導服務,電話:221945 市民亦可瀏覽以下相關網頁 : 教青局( www.dsej.gov.mo ) 、教育資源中心( www.dsej.gov.mo/cre )和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 www.dsej.gov.mo/cappee ),及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的網頁( http://hkps.org.hk/dcp )有關創傷後壓力理適應的資料。
資料提供:社會工作局
(部份資料轉載自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暨青年局針對南亞地震和海嘯災難 製作出學生心理輔導處理建議

教育暨青年局針對近日南亞地區發生嚴重地震和海嘯,製作出“學生因災難事件感到驚慌,校方和師長的處理建議”,以便校方和師長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減輕他們因這次災難事件引起的困擾。 最近南亞地區發生嚴重地震和海嘯造成人員傷亡的事件,相信許多兒童和青少年透過媒體看到相關報導。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對自然災難產生驚恐、擔憂和不安,加上曾有學生隨家長到過這些地方旅遊,其不安的感受表現得更為強烈。有鑑於此,教青局特製作有關建議,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教青局( www.dsej.gov.mo )、教育資源中心( www.dsej.gov.mo/cre )和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 ( www.dsej.gov.mo/cappee ),以及在澳門廣播電視中文台每日6時45分至7時15分教青局向廣大市民發放信息時段提供的節目內播放。


澳門旅遊局未有接獲任何新的求助電話

就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受強烈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事件,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總辦事處(853)315566今(五)日未有接獲任何電話。 應泰國有關部門的呼龥,澳門失蹤者的最後一名親屬於今(五)日 離開布吉返回澳門,現時沒有失蹤者親屬在布吉。 身在布吉的兩名義工明(六)日前往曼谷,但志願醫生繼續留在布吉協助跟進核對基因(DNA)測試結果的工作。 至於在海嘯事件中受傷的一名居澳葡藉人士,仍然在曼谷的醫院接受治療,他的兩名兒子已傷愈出院,目前在醫院陪伴父親。 旅遊局派往泰國的工作人員繼續為受海嘯影響的澳門居民提供各方面協助。一些失去旅遊證件的澳門居民,在旅遊局協助下已於昨天返抵澳門。 旅遊局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法律草擬及法律技巧深化課程

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按照本年度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中有關法律培訓的重點內容,繼續加強對本澳法律專業人員在法律草擬方面的培訓。培訓中心與葡萄牙天主教大學法學院合作舉辦“法律草擬及法律技巧深化課程”,課程已於今天(4日)開始,將於2月4 日結束。 自特區成立以來,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法律培訓工作,投入大量資源致力提升法律人員的專業水平,務求加強特區法律人才的力量,加快落實特區的行政及法律改革工作。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亦積極配合,不斷為特區公務人員提供學習、進修及鞏固法律知識的機會。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主任尹思哲在開學禮致詞時表示,在培育及提升法律草擬人才能力的工作方面,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由2002年年尾至今,分別舉辦過多個以中文或葡語授課的法律草擬課程,除了在本澳進行培訓外,培訓中心亦加強與內地及國外培訓機構的合作關係,務求讓特區公務員吸取更廣泛的專業知識。特區公務員已先後前往北京大學法學院、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法學院進修法律。培訓中心這次舉辦“法律草擬及法律技巧深化課程”,目的是提高學員在法律草擬及規範性技巧、法律研究及立法方法的能力。課程由葡萄牙天主教大學法學院協助舉辦,派出四名相應課題的資深導師前來澳門授課,為期一個月,逢星期一至星期六上課,每天四個課時。葡萄牙天主教大學法學院代表Henrique Mota在開學禮上表示,葡萄牙天主教大學法學院很榮幸能與澳門特區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合作舉辦是次的課程,並希望藉著這次的合作經驗,加強日後與特區的交流和聯繫。 本課程包括“法規草擬及技巧”和“立法方法”兩個單元,其內容主要集中在立法技巧的入門概念、法淵源對法律定性的影響、解釋及填補法律漏洞、法的基本概念、行政判決與行政行為的依據;法律規定在時空上的競合、現行法律模式的法淵源、有關法律文件權能及形式的選擇:標準與限制、草擬法律文件的各項步驟、執法、修改程序、葡萄牙現今法律制度的概述和總結。 參加課程的33名學員分別來自特區政府的16個部門,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行政暨公職局、法務局、民政總署、財政局、金融管理局、警察總局、海關、治安警察局、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社會工作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澳門理工學院人力資源及研究中心、立法會及終審法院院長辦公室。


行政當局選出六公共停車場經營者

為了理順泊車問題以至進一步改善本澳的泊車管理,行政當局於去年九月就六個公共停車場的經營管理權進行了公開招標。經過對收集的標書進行評審後,選出六家公司分別經營,有關經營管理合約並於本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執行。而該六個停車場的收費標準,均由政府透過相關法規規管,任何收費的調整均須經行政當局審批。 該六個停車場分別為「南灣」(南灣湖 –– 栢湖)、「污水處理站」(黑沙環污水處理站側)、「華士古達嘉馬花園」(華士古花園地庫)、「栢樂」(港澳碼頭)、「栢力」(回力娛樂場側)及「宋玉生廣場」(宋玉生公園地庫 ─ 栢盈)。土地工務運輸局在評審標書的過程中,考慮了競投者承諾履行的投資計劃、相關經驗、投標者能否提升停車場的經營和管理技術,以及競投者是否引入先進的管理技術和設備等因素。 經過謹慎的評審後,行政當局選出了如下六家公司:聯英行有限公司 (柏樂多層停車場)、澳門回力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柏力多層停車場)、澳門泊車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南灣多層停車場)、科陽泊車管理有限公司(宋玉生廣場多層停車場)、長城保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多層停車場),友信行有限公司(華士古達嘉馬花園多層停車場)。 行政當局期望透過引入不同的經營者,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公共停車場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最終讓本澳居民受惠。


《文化雜誌》中文版第52期出版 探討乾隆朝澳門港洋涇浜譯語

﹝特訊﹞由文化局出版發行的大型學術性季刊《文化雜誌》,主要刊載有關澳門歷史文化研究的論文,亦經常轉載該局主辦的學術研究獎學金獲得者已被評定的研究成果(包括階段性研究成果或總結性文章)。該刊中文版第52期今日發行。 本期刊出三篇有關澳門的文化人類學專題研究論文:巴塔婭〈20世紀50年代澳門土生葡人口語遺存研究〉、胡慧明〈《澳門紀略》反映的澳門土生葡語面貎〉、劉月蓮〈《澳門紀略》附錄〈澳譯〉初深〉。在歷史研究專題方面有華濤〈大航行時代初期歐洲的東亞觀〉、羅德里格斯〈菲律賓在東亞的影響(1565-1593)〉、特謝拉〈16-17世紀從菲律賓前往東南亞葡佔領地的傳教團〉、馬錦強等〈關於1849年“詹姆士‧岑馬士(James Summers)事件”兩則珍貴史料〉。 文學方面,本期刊有葡萄牙兩位教授有關澳門文學史話的譯稿:洛瑞羅質疑賈梅士在澳門的傳說和坡斯述介荷蘭作家斯勞烏埃霍夫所描寫的澳門情景。尚有姚京明譯出當代葡萄牙大詩人安德拉德的詩集《白色上的白色》並撰寫專文〈我用詩歌去愛〉加以評論。另,2004年6月10日賈梅士紀念日,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代表團一行專程到白鴿巢公園參加中葡詩人朗誦活動,本期選刊了港澳台及內地幾位詩人在葡萄牙和澳門創作的詩歌作品,生動地反映了澳門作為“詩神的一個夢幻島”的罕為人知的一面。 《文化雜誌》創刊迄今已有十八年,作為研究澳門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學術季刊,採用「中文版」和「外文版」兩種獨立組稿的不同文本出版,以適合中、葡、英等多個語種的讀者所需。該刊旨在推動東西文化交往、探討澳門獨特個性及中外文化互補的歷史內涵,藉以促進澳門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文化局為方便本澳讀者及愈來愈多的來澳學者蒐索澳門研究資料,在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歷史檔案館、觀音蓮花苑特設《文化雜誌》優惠發售點,凡選購或補購各期《文化雜誌》達四冊者即獲半價優惠,亦歡迎市民到本澳各大圖書館借閱。


衛生局醫務人員踴躍報名救災

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三位醫務人員參與第四支國家衛生救援隊,前往斯里蘭卡地震及海嘯災區的消息傳出之後,在衛生局内部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目前再有十一位醫務人員報名,志願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現時正積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以及國家衛生部聯絡,爭取盡快安排第二批澳門特別行政區志願救援人員出發。衛生局方面,將會盡能力繼續提供各種救援工作,包括物資、藥物及醫療器材等。
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安排,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聯絡,及國家衛生部批准後,澳門特別行政區仁伯爵綜合醫院外科醫生李安定、深切治療室醫生李小平和急診室護士李淑嫻三名志願醫務人員,於一月三日啟程赴北京,即將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組成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前往斯里蘭卡海嘯災區,協助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工作。三位醫務人員在首都機場受到澳門特區政府駐京辦事處和國家衛生部有關人員的熱情歡迎,並接受了内地傳媒的訪問。 這是澳門回歸以後,第一次派出志願人員參加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南亞地震及海嘯大災難發生後,在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澳門社會各界充分發揚團結互助與仁愛的精神,捐錢捐物,盡力為受災國提供援助。醫護人員也踴躍報名,要求前往災區參加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第一批志願人員出發後,立即有新的志願者報名,人數不斷增加,已經超出預想的數字。